当《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2025年春节档与观众重逢时,这个陪伴中国人12年的美食纪录片IP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从2012年第一季横空出世到如今,这个系列早已超越普通纪录片的范畴,成为记录中国饮食文化变迁的影像百科全书。
最新一季延续了前作的精良制作,总导演张涵冰带领团队走访了全国28个省份,首次采用8K超高清摄影技术拍摄。在云南怒江大峡谷,镜头捕捉到傈僳族用传统竹筒酿制侠拉酒的完整过程;在浙江舟山渔场,4K微距镜头让带鱼银光闪闪的鳞片纤毫毕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季新增食物与科技单元,记录了上海某实验室用3D打印技术还原故宫宫廷点心的全过程。
与前几季相比,第四季在叙事结构上做出创新。每集以食材迁徙为主线,比如第3集《稻米之路》从黑龙江五常的稻田开始,顺着松花江、长江一直追踪到珠江三角洲,展现同一粒米在不同地域催生的饮食文化差异。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内涵。
配乐方面继续由阿鲲操刀,在保留经典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地方音乐元素。在拍摄新疆烤包子段落时,制作团队特意邀请当地木卡姆艺人即兴演奏,烘托出丝绸之路上的美食交融。这种声画结合的处理,让屏幕前的观众仿佛能闻到馕坑里飘出的孜然香气。
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首播当晚收视率达2.17%,创下纪录片类节目新年开门红。在B站等年轻观众聚集的平台,舌尖4相关二创视频三天内突破10万条,其中00后UP主用分子料理复刻古法菜肴的系列视频获得超百万点击。这种现象级传播印证了:在这个速食文化盛行的时代,人们依然渴望通过食物寻找文化认同与情感连接。
正如美食家蔡澜在观看后评价:第四季最打动人的不是那些山珍海味,而是老奶奶颤巍巍包饺子的手,是渔民在晨光中撒网时哼的小调。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从来不只是味道本身。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