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席琳·狄翁》2024纪录片:音乐传奇人生,豆瓣8.5高分推荐

2024年6月上映的纪录片《这就是我:席琳·狄翁》像一扇精心设计的窥视镜,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位传奇天后不为人知的生命章节。由艾美奖得主伊琳·泰勒·布罗德斯基执导的这部102分钟作品,不仅记录了席琳·狄翁与僵人综合征抗争的历程,更罕见地呈现了巨星光环背后那个会脆弱、会恐惧的普通魁北克女性。

影片开篇就用极具冲击力的影像对比:舞台上穿着水晶礼服高唱《My Heart Will Go On》的耀眼明星,与现实中因神经性疼痛蜷缩在更衣室沙发上的病人。这种强烈反差贯穿全片,当镜头跟随她进行日常康复训练时,观众能看到她因简单抬臂动作而渗出的冷汗——这对一个曾连续5小时完成拉斯维加斯驻唱的专业歌手来说,无异于最残酷的玩笑。

制作团队特别设计了声音地图的叙事手法,将席琳职业生涯中标志性的高音(如1998年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升F5)与现在受损的音域并置。有个令人心碎的段落记录了她首次听到自己再无法完美重现《The Power of Love》副歌时的反应:先是职业性的冷静分析,继而突然崩溃地把乐谱摔向墙面,最后又孩子般慌张地捡起抚平。

影片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展现艺术家的创造性适应。当传统演唱变得困难,席琳开始探索气声唱法的可能性。在蒙特利尔声学实验室里,她与神经学家合作开发新的发声技巧,这个场景让人想起她12岁时在雷内·安杰利尔面前即兴改编国歌的往事。正如旁白所说:她的声音或许改变了,但那种用音乐本能对抗命运的本能从未改变。

值得关注的是,纪录片并非一味煽情。它客观呈现了医疗团队的分歧(包括对某些实验性疗法的争议),也不避讳展示席琳与团队成员的冲突。某个凌晨3点的录音室场景中,她对制作人咆哮:我不是博物馆的展品!随后又为失控道歉——这些不完美的瞬间反而让观众看见一个艺术家对专业的极致坚持。

影片结尾处,席琳在家庭录音室完成新歌《Imperfections》的片段堪称点睛之笔。当孩子们的和声从监控器传来时,她脸上浮现出比任何颁奖礼都真实的笑容。这个精心设计的闭环叙事,巧妙呼应了片头年轻时她在家庭聚会上唱歌的 archival footage,暗示着无论命运如何跌宕,音乐始终是她回归本真的锚点。

目前该片在豆瓣保持8.5分的高评价,不少乐评人认为它重新定义了明星纪录片的标准——不是塑造神话,而是展示一个天才如何与自身的局限性达成和解。正如《滚石》杂志指出:这部作品最震撼的不是失去,而是见证一位艺术家在失去中重新定义自己的过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