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青年还在为特种兵式旅游打卡网红景点时,王一博和Discovery探索频道的专业团队已经扛着摄像机,深入那些连手机信号都会消失的原始地带。《探索新境》这档纪录片最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是明星作秀的真人秀,也不是枯燥的地理教学片——镜头前那个在沙漠里被晒得脱皮的顶流偶像,和荧幕上光鲜亮丽的形象形成了奇妙反差。
在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那集,摄制组追踪海南长臂猿的过程堪称惊心动魄。这种全球仅存30余只的濒危物种,栖息在海拔2000米的树冠层。为拍摄到清晰影像,王一博需要跟着灵长类专家徒手攀爬20米高的榕树气根,期间还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雨。当时手套全湿透了,树干滑得像抹了油,他在采访中回忆道,但听到长臂猿家族特有的’啾啾’鸣叫声从头顶传来时,那种震撼完全抵消了恐惧。
夜潜拍摄荧光珊瑚的片段则展现了海洋的神奇魔法。在南海某处未经开发的珊瑚礁,当王一博关闭潜水手电的瞬间,数以万计的珊瑚虫同时发出蓝绿色生物荧光,仿佛整个海底被撒了星光。就像《阿凡达》里的灵魂树活过来了,海洋生物学家在画外音中解释,这种发光现象其实是珊瑚应对月相变化的生存策略,我们很可能是首批记录到这种群体发光行为的人类。
制作团队透露,最危险的拍摄发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按照科考队规矩,每位成员必须完成24小时独处考验。镜头记录下王一博用太阳镜聚光生火失败后,转而采用最原始的钻木取火,当火星终于点燃骆驼刺时,他对着镜头说的那句原来古人比我们聪明这么多成为节目金句。这段情节意外引发B站百万级播放量的荒野生存技巧模仿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组特意采用双线叙事:每条探险线都配有对应的青年成长议题。比如冰川探险对应突破舒适圈,雨林生存暗喻社会协作系统,这种设计让纪录片在抖音等平台衍生出大量心理学解读短视频。总导演在接受《中国国家地理》专访时表示:我们想证明严肃内容也可以有年轻表达,当95后观众开始讨论高原冻土层的形成原理时,这就是最好的文化破圈。
目前释出的预告片显示,后续剧集还将涉及羌塘无人区的藏羚羊保护、喀斯特溶洞的地下河探险等硬核内容。制作组特别强调,所有拍摄都经过严格环保评估,比如珊瑚礁拍摄使用特制中性浮力装置,雨林搭建树屋采用可降解材料,这些细节都体现在每集结尾的拍摄手记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