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镜头掠过广西百色崎岖的山路,定格在驻村书记黄文秀那双磨破的登山鞋上时,观众才真正理解脱贫攻坚这四个字的分量。纪录片《我们是第一书记》用85分钟的真实影像,揭开了中国反贫困斗争中最动人的篇章——那些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改写命运的驻村第一书记们。
影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比比皆是:西藏日喀则的旺青罗布书记为推广青稞种植,连续三个月住在牧民帐篷里;贵州山区的刘恭利带着村民在暴雨中抢收蔬菜,浑身泥浆却笑得灿烂。这些画面背后,是2013年以来全国累计选派的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的真实缩影。导演任杰采用零解说的纪录手法,让第一书记们自己讲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甘肃陇南养蜂、在云南怒江种咖啡、在四川凉山建民宿,每个案例都是精准扶贫政策的生动注脚。
影片特别聚焦了教育扶贫这一关键战场。胡小明书记在湖南湘西的苗寨里,挨家挨户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最终让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这让人想起时代楷模张玉滚的故事——这位扎根深山17年的教师,用扁担挑书翻山越岭,正是千万扶贫教育者的真实写照。
当台风山竹来袭时,广东湛江的王路书记带领党员突击队用身体堵住决口的堤坝;当新疆塔县的寒冬降临,罗洪书记自费购买300件羽绒服分发给牧民。这些片段与2020年牺牲在扶贫路上的1800多名党员干部的事迹相互映照,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脱贫攻坚精神。
从藏区牧民帐篷里的太阳能灯,到云贵高原新修的盘山公路,影片用诗意的镜头语言记录下中国乡村的沧桑巨变。这些变化背后,是驻村干部们平均每年驻村超过300天、行走里程可绕地球赤道4圈的真实付出。正如影片结尾那位老农所说:他们来的时候带着铺盖卷,走的时候留下金饭碗。
这部纪录片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通过第一书记们手机里的工作视频、村民家中的合影照片等生活化素材,展现脱贫攻坚战中的人间烟火。当95后驻村书记在直播平台帮村民卖山货时,当彝族大妈用新学的普通话说出感谢共产党时,新时代的干群关系得到了最朴素的诠释。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