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灯亮起,《江湖菜馆》的镜头便悄悄对准了那些热气腾腾的街头巷尾。这部被誉为中国版深夜食堂的美食纪录片,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记录着普通人的夜宵故事。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制作团队走遍大江南北,用镜头捕捉了30多座城市深夜食堂里的人间烟火。
最新一季的《江湖菜馆》将目光投向六座不夜城:长沙的解放西路凌晨三点依然人声鼎沸,臭豆腐的独特香气弥漫整条街道;和田的夜市里,刚出炉的烤包子冒着热气,维吾尔族大叔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乐山的烧烤摊前,食客们就着冰啤酒大快朵颐;柳州的螺蛳粉店里,酸笋的味道让外地人掩鼻却让本地人欲罢不能;沈阳的鸡架小店前,老主顾们用当地方言唠着家常;西安的回民街上,肉夹馍的香气能飘出半条街。
导演杨程远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想拍的不是米其林餐厅,而是那些开在居民楼下的夫妻店,那些传承了几代人的老手艺。这些地方藏着最真实的中国味道。摄制组常常从傍晚拍到凌晨,只为捕捉最生动的市井画面。比如第三季中记录的重庆小面摊,老板每天要手工擀制200多斤面条,这个坚持了15年的习惯从未改变。
与其他美食纪录片不同,《江湖菜馆》特别注重展现食物背后的人情故事。第四季中,柳州一位卖了30年螺蛳粉的阿婆说:我的汤底秘方是跟母亲学的,现在女儿也开始帮忙了。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美食代代相传的温情。在西安回民街,摄制组跟拍了一位凌晨三点就开始和面的老师傅,他做的肉夹馍皮薄馅大,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老味道。
这部每集仅30分钟的纪录片,用紧凑的叙事节奏展现了各地夜宵文化的精髓。从拍摄手法上看,大量特写镜头让观众仿佛能闻到食物的香气,而食客们满足的表情更是最好的美食广告。有观众留言说:看完就想立刻打车去夜市,这才是最治愈的深夜节目。
《江湖菜馆》之所以能拍到第四季依然保持高口碑,关键在于它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最日常的饮食生活。这些街头美食可能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正是这些冒着热气的锅灶,组成了我们最温暖的集体记忆。当镜头扫过深夜依然热闹的夜市,画外音说:再平凡的一夜,也要热气腾腾,这或许就是对中国夜宵文化最好的诠释。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