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映的纪录片《大法官金斯伯格》不仅斩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更以黑马姿态闯入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角逐。这部98分钟的传记片用细腻镜头,揭开了84岁高龄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传奇人生——这位身高仅1米52的女性,如何成为美国司法界的超级英雄。
影片开篇就用一组震撼数据奠定基调:金斯伯格是哈佛法学院500名学生中仅有的9名女性之一,毕业时却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得《哈佛法律评论》编辑职位。导演朱莉·科昂通过尘封的庭审录像,重现了1970年代金斯伯格作为律师的经典战役。在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中,她成功论证性别歧视违宪,这段法庭陈词后来被改编成歌剧,成为法律系学生必修案例。
金斯伯格的移民家庭背景尤其令人动容。其父亲是从沙俄逃亡至纽约的犹太移民,母亲虽因癌症早逝,却给女儿留下两条箴言:做个淑女(保持尊严)和保持独立。影片展示了她1956年进入哈佛法学院时,院长质问女生为何占据本属于男性的名额的入学档案,这段经历成为她日后推动教育平权的原始动力。
关于她与丈夫马丁的爱情故事,纪录片披露了许多暖心细节。当马丁罹患睾丸癌时,金斯伯格同时兼顾照顾丈夫、抚养幼女和完成三人份的学业。她深夜在图书馆誊写丈夫笔记的画面,与后来马丁放弃纽约顶尖律所工作、举家迁往华盛顿支持妻子事业的抉择形成动人呼应。这种相互成就的婚姻模式,在当时男权主导的法律界堪称革命。
1993年克林顿总统在白宫面试大法官候选人的片段堪称全片高光。录像显示,这位民主党总统最初对提名温和派的金斯伯格有所迟疑,但最终被她关于法律应该为所有人服务的论述打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斯伯格是首位在确认听证会上公开支持堕胎权的大法官提名人。
影片后半段聚焦她与斯卡利亚大法官的奇特性谊。这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法官经常一起看歌剧,甚至共骑大象。编导用动画形式再现了他们著名的异议意见书写作竞赛——当斯卡利亚用莎士比亚风格撰写反对意见时,金斯伯格会回敬以简练有力的反驳,这种专业较量反而促进了司法公正。
在特朗普时代,金斯伯格的健身房训练视频意外走红网络。纪录片捕捉到年轻人在健身房模仿她俯卧撑挑战的有趣场景,她定制的健身手套上绣着超级DIVA字样。这种反差萌让RBG成为流行文化符号,其头像甚至出现在说唱歌手Kendrick Lamar的演出服上。
影片最令人唏嘘的是她与病魔的抗争。导演通过医疗记录显示,金斯伯格在1999年结肠癌手术后第二天就回到法庭撰写意见书,2018年肺癌手术前夜仍在审阅案卷。这种职业坚守让她成为美国史上首位在病床上参与庭审投票的大法官。
正如片中展示的,金斯伯格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国界。韩国女权组织用她的形象制作地铁海报,冰岛议会将她的名言刻在宪法墙上。当被问及何时退休时,这位耄耋老人引用歌剧台词回答:当我不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时。这句话或许最能诠释何为法律界的摇滚明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