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陆游在《饭罢戏作》里写下香粳炊熟泰州红,苣甲蒓丝味正浓时,这位南宋诗人可能没想到,八百年后他的饮食笔记会成为一部纪录片的美食密码。《鲜生史》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创意视角,用现代影像技术解构古代文人的美食记忆,让观众得以穿越时空,品味那些藏在诗词文章里的烟火气。
制作团队这次选取的四位文化大家堪称中国饮食文学界的全明星阵容:南宋的陆游留下近万首诗词中,有近三百首与饮食相关;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至今仍是厨界圣经;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独创的蔬食养生论超前了时代;而当代作家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咸鸭蛋,更是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这些文人墨客不仅用笔墨记录时代,更用味觉丈量人生。
纪录片采用以食见人的叙事手法,比如在呈现袁枚章节时,镜头从南京随园遗址的残垣断壁,切换到现代厨师复刻《随园食单》中蒋侍郎豆腐的全过程。编导特意找到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年间青花瓷食器,与当代厨师使用的分子料理设备形成奇妙对话,展现中国饮食文化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创新。
制作团队在技术呈现上颇具匠心,运用4K超高清摄影捕捉食材的微观变化,一段普通的大白菜发酵过程,在延时摄影下呈现出宛如山水画般的色彩渐变。为还原汪曾祺笔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的高邮咸鸭蛋,摄影组甚至动用了工业内窥镜来拍摄蛋黄流心的特写。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新增了古今对话环节。在陆游篇中,摄制组邀请绍兴当地农户按照《剑南诗稿》记载的古法种植箭箬稻,并与农业专家合作,用基因测序技术验证这种宋代稻米与现代籼稻的亲缘关系。这种将文献考据与科学实证结合的创作手法,让历史中的美食真正活了起来。
每集25分钟的篇幅里,既有文人故居的实景拍摄,也有动画演绎的历史场景。李渔章节中,制作团队用水墨动画再现了《闲情偶寄》记载的瓜茄宴,让观众直观感受这位戏剧家蔬食胜珍馐的饮食哲学。这种跨媒介的叙事方式,既保证了纪录片的学术严谨性,又增强了观赏趣味性。
从播出效果看,这种小体量、精制作的模式获得了观众认可。在B站弹幕中,年轻观众纷纷留言没想到古人也这么会吃看完立刻下单了《随园食单》。这或许正是纪录片的价值所在——当我们在外卖软件上划动手指时,这些穿越时空的美食记忆提醒着我们:中国人对美味的追求,从来都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那么简单。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