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席卷人们注意力的时代,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像一股清流,悄悄浸润着观众的心灵。这部由叶深、罗颖鸾等导演团队打造的系列纪录片,第一季于2019年问世后迅速引发热议,而2022年推出的第二季更是延续了前作的口碑,在豆瓣保持着9.4的高分。
纪录片以6集×35分钟的体量,通过胡歌充满磁性的旁白引领,带观众走进一个个与书籍相关的鲜活故事。镜头不仅聚焦沈燮元等古籍修复专家用放大镜修补千年典籍的专注神情,还记录了藏族僧人久美在海拔3700米的塔公草原建立公益图书馆的动人历程。这些画面让观众看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依然有人用近乎执拗的坚守延续着纸墨的芬芳。
特别打动人的是第二季第三集中,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的故事。老人坚持每天工作8小时,用70年时间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当他说我要把时间留给图书馆时,弹幕里满是年轻人的致敬。这种代际间的精神共鸣,正是纪录片最珍贵的馈赠。
制作团队采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将镜头对准编辑、译者、装帧师等书籍背后的隐形人。比如跟拍译林出版社编辑杜志强为引进外国文学奔走的过程,或是记录书籍设计师薄英如何将中国山水意境融入装帧艺术。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让观众发现每本书都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在视听语言上颇具匠心。运用微距镜头展现纸张纤维的特写,用动画还原古籍中的场景,甚至将书籍拍卖会拍出谍战片般的紧张感。这种创新表达打破了人们对纪录片沉闷的刻板印象,B站上看得想立刻去读书的弹幕刷屏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南京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心,到草原上的帐篷书屋,纪录片用温暖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当代阅读文化的多元图景。当手机屏幕成为主要阅读载体的今天,这些故事提醒着我们:纸质书籍承载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需要双手触碰、用心感受的生活温度。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