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8岁的法国新浪潮电影教母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遇上33岁的街头艺术家JR,这场跨越年龄与艺术形式的碰撞,最终成就了纪录片史上最动人的相遇之一。《脸庞,村庄》就像一辆满载诗意的小货车,载着观众驶入法国乡村的褶皱里,发现那些被主流视线忽略的生命故事。
影片中,这对最萌年龄差搭档驾驶着JR特制的摄影卡车,穿梭在矿工小镇、废弃农场和集装箱码头。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行动重新定义纪录片——每到一个地方,就先倾听当地人的故事,然后用巨型打印机将肖像制成黑白海报,粘贴在谷仓、工厂或海边礁石上。这些突然出现在日常场景中的脸庞,让送信的邮差、独居的农妇、码头工人的妻子们,突然成了自己生活舞台的主角。
在诺曼底海岸,他们把已故摄影师盖·伯丁(Guy Bourdin)的照片贴在将被潮水吞噬的碉堡上,探讨艺术与时间的永恒命题;在只有一位居民的村庄,他们为独居老人妮妮创作了覆盖整面农舍的肖像,当老人说这是我收过最棒的礼物时,艺术治愈孤独的力量不言而喻。
瓦尔达标志性的红色波波头与JR永不摘下的墨镜形成有趣对照。前者用诗意的镜头捕捉奶酪的纹理、山羊的睫毛,后者则擅长用夸张尺度重构空间。当他们在卢浮宫前模仿《法外之徒》的奔跑场景,既是向戈达尔致敬,也完成了新浪潮精神的代际传递。
这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作品采用16mm胶片与数码混搭拍摄,瓦尔达说这是用眼睛呼吸的旅行。片中那些随着季节褪色的巨型肖像,恰似导演对生命短暂与艺术永恒的温柔注解。当最后瓦尔达未能等到戈达尔开门的那场戏,意外成为了关于遗憾与接纳的绝妙隐喻。
值得一提的是,JR的摄影卡车本身就是个移动艺术装置,配有即时成像的照相亭和大幅面打印机。这种将创作过程完全暴露给被拍摄者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观察距离,让整部电影成为一场持续发生的参与式艺术行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