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之王》深度解析:7.7分歌舞传记片为何成2017最燃励志神作

当休·杰克曼在《马戏之王》中高唱This Is Me时,观众很难不被这场关于梦想与包容的狂欢所震撼。这部2017年上映的音乐传记片以19世纪美国传奇马戏团老板P.T.巴纳姆为原型,用现代流行音乐重新演绎了一段被历史尘封的娱乐革命。

影片开场就展现了典型的美国梦叙事:穷小子巴纳姆(休·杰克曼饰)从裁缝店学徒起步,凭借异想天开的商业头脑,将纽约博物馆改造成奇人秀剧场。这里聚集了当时被主流社会排斥的怪胎们——身高2.3米的巨人、满脸胡须的女性、连体双胞胎,他们最终在聚光灯下找到了尊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角色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比如胡须女郎安妮·琼斯确有其人,她12岁就加入巴纳姆马戏团周游世界。

导演迈克尔·格雷西采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将巴纳姆的个人奋斗与马戏团发展双线交织。当扎克·埃夫隆饰演的富家公子菲利普与赞达亚扮演的空中飞人演员安妮坠入爱河时,那段在彩带间翻飞的Rewrite the Stars双人舞,不仅展现了百老汇级别的编舞水准,更隐喻了跨越阶级与种族的情感可能性。这种现代价值观的植入,让这部古装歌舞片获得了当代观众的共鸣。

音乐制作堪称影片的灵魂所在。《爱乐之城》原班音乐团队创作的9首原创歌曲,巧妙融合了流行、摇滚与百老汇风格。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的Never Enough,由瑞典歌手Loren Allred演绎的震撼海豚音,据说录制时让录音师激动落泪。而群戏This Is Me更成为LGBTQ群体的精神赞歌,其排练过程被收录在纪录片《马戏之王:幕后奇迹》中。

尽管历史学家指出影片美化了巴纳姆的争议人生(现实中的他常被批评剥削演员),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创造了歌舞片的新范式。采用数字中间片技术处理的2.35:1宽画幅,让每个镜头都如古典油画般精美。特别在马戏团大帐篷场景中,6500个LED灯营造出的梦幻光效,实际拍摄时让演员们恍如置身真实马戏现场。

截至2018年,《马戏之王》全球票房达4.35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卖座的音乐传记片之一。它证明了一个多世纪前巴纳姆的洞察:人们永远渴望被震撼,渴望在平凡生活中看到不可思议的奇迹。正如影片结尾那句点睛台词:最高尚的艺术是带给他人快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