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人物》1999:梅尔·吉布森硬核动作犯罪片,豆瓣7.2分经典对决

1999年上映的《危险人物》(Payback)堪称黑色犯罪片的另类经典,梅尔·吉布森在片中塑造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反英雄形象。这部改编自唐纳德·维斯雷克小说《猎犬》的作品,最初因制片方干预导致导演布莱恩·海尔格兰德退出,直到2006年导演剪辑版问世,才完整呈现其黑色电影的本真气质。

影片以冷峻的蓝色调开场,主角波特(吉布森饰)被搭档背叛后,拖着中弹的身体在雨夜中爬行的场景,瞬间奠定了全片的硬核基调。这个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7万美元的亡命徒,在寻找赃款的过程中单挑整个犯罪集团,其偏执程度令人联想到《猎人之夜》中的罗伯特·米彻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波特标志性的棕色皮夹克后来成为影史经典造型,昆汀在《死亡证据》中曾公开致敬这一形象。

导演海尔格兰德巧妙融合了70年代黑色电影与新黑色浪潮的特点。片中那个架空的钢铁城充满后现代隐喻,犯罪集团办公室的玻璃幕墙设计暗示着资本社会的冰冷法则。当波特用霰弹枪轰碎这些玻璃时,堪称对体制最暴力的控诉。而华人黑帮血痂帮的设定,则反映了90年代美国社会对亚裔帮派的刻板印象。

影片的动作场面充满粗粝的真实感,特别是地铁站对决那场戏,没有炫目的特效,只有拳拳到肉的搏斗和喷溅的鲜血。这种写实风格明显受到《法国贩毒网》的影响,与同时期《黑客帝国》的华丽打斗形成鲜明对比。吉布森坚持不用替身完成多数危险动作,其中从行驶的汽车跳上天桥的镜头,让他付出了三根肋骨骨裂的代价。

2006年发行的导演剪辑版不仅还原了原始结局(原版因试映不佳被强制修改),更通过旁白和爵士配乐强化了黑色电影韵味。这个版本中波特与警长对话时提到的钱就是记分牌的台词,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值得一提的是,本片7.2的豆瓣评分在同类黑色电影中属于中上水准,但导演剪辑版在IMDb上获得了更高的7.4分。

作为世纪末黑色电影的最后一抹余晖,《危险人物》的价值在二十年后愈发清晰。它不仅是梅尔·吉布森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更预示了后来《罪恶之城》等新黑色电影的崛起。当波特最终叼着雪茄走向夕阳时,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反英雄,已然成为90年代电影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危险人物之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