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上映的《双姝怨》(The Children’s Hour)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后一位大师威廉·惠勒的转型之作。这位曾执导《罗马假日》《宾虚》的导演,此次选择改编莉莲·海尔曼1934年的争议话剧《孩子们的时刻》,将当时社会讳莫如深的同性议题搬上银幕。
影片讲述两位女教师凯伦(奥黛丽·赫本饰)和玛莎(雪莉·麦克雷恩饰)经营女子学校时,被学生玛丽恶意散布同性恋谣言,导致人生崩塌的故事。这个看似简单的剧情背后,藏着多重时代隐喻:玛丽这个说谎成性的富家女,实则是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的缩影——用莫须有的指控就能摧毁他人生活。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服装设计细节。赫本饰演的凯伦始终穿着剪裁利落的西装套裙,而麦克雷恩的玛莎则偏爱柔软针织衫,这种视觉符号暗示着两人潜意识里的性别气质差异。当谣言爆发后,玛莎在镜前痛苦凝视自己的场景,堪称影史最早的女同身份认同刻画。
影片遭遇的审查风波比剧情本身更戏剧化。由于《海斯法典》对同性内容的禁令,惠勒不得不采用最高明的暗示——比如让玛莎的阿姨突然谈论不正常的感情,或是用阴影交叠的镜头语言。这些克制处理反而成就了独特的艺术张力,雪莉·麦克雷恩凭借内敛表演获得奥斯卡提名。
在1960年代初的美国,本片与《杀死一只知更鸟》共同掀起了社会批判电影浪潮。如今看来,片中那场被删改多次的告白戏(玛莎最终承认自己对凯伦的感情),恰似那个时代被压抑的群体发出的最沉重低语。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