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上映的《罗斯玛丽的婴儿》堪称心理恐怖片的里程碑之作,由当时年仅35岁的罗曼·波兰斯基执导。这位后来凭借《钢琴家》获得奥斯卡的导演,在这部早期作品中就展现出对人性恐惧的精准把控。影片改编自艾拉·莱文1967年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出版后立即引发轰动,而波兰斯基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其搬上银幕。
影片讲述年轻夫妇罗斯玛丽(米娅·法罗饰)和盖伊(约翰·卡萨韦蒂斯饰)搬进纽约一栋历史悠久的公寓后发生的诡异故事。这座名为布拉姆福德的公寓原型其实是纽约著名的达科他公寓,这座建于1884年的建筑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后来约翰·列侬也在此遇刺。波兰斯基刻意选择这个真实地点拍摄,为影片增添了现实感。
米娅·法罗在片中贡献了令人难忘的表演。当时23岁的她为了角色特意剪短头发,这个标志性的精灵短发后来成为时尚符号。她将初为人母的喜悦逐渐转变为恐惧的心理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怀孕后体重骤减的场景,法罗真的减重近10公斤来表现角色的痛苦。
影片最令人称道的是其营造恐怖氛围的方式。与当时流行的血腥暴力恐怖片不同,波兰斯基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展现暴力的镜头。恐惧感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异常:邻居老太米妮(鲁思·戈登饰)过分热情的关怀、公寓里奇怪的声响、反复出现的诡异梦境。这种日常恐怖的手法影响了后来无数恐怖片,比如《遗传厄运》就明显受到本片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罗斯玛丽服用的维生素饮料其实加入了致幻剂,这个情节设定源于60年代美国真实发生的迷幻药实验丑闻。中情局当时确实进行过类似的人体实验,波兰斯基巧妙地将这一社会现实融入剧情,使故事更具冲击力。
影片结尾的婴儿车场景成为影史经典,波兰斯基坚持不展示婴儿真容,让观众自行想象最恐怖的画面。这种留白手法比任何特效都更令人毛骨悚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题材敏感,影片上映时遭到宗教团体强烈抵制,但这反而助推了它的知名度。
《罗斯玛丽的婴儿》不仅获得两项奥斯卡提名(鲁思·戈登最终斩获最佳女配角),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登记部永久保存。它开创了家庭恐怖片这一亚类型,证明最深的恐惧往往来自最亲近的人和最普通的生活场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