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改编自纳博科夫同名小说的电影,在1997年以《一树梨花压海棠》为名惊艳亮相时,立即引发了艺术与道德的双重讨论。导演阿德里安·莱恩用油画般的镜头语言,将原著中那个充满禁忌与诗意的故事搬上银幕。
影片讲述了一位中年教授亨伯特(杰瑞米·艾恩斯饰)对房东12岁女儿洛丽塔(多米尼克·斯万饰)的病态迷恋。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对欲望、道德与毁灭的深刻探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小说第二次被搬上银幕——1962年库布里克就曾拍摄过一版,但受当时审查制度限制,很多情节不得不隐晦处理。
莱恩的版本最大胆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回避原著中的情欲描写,而是通过诗意的画面和隐喻来呈现。比如洛丽塔吃冰激凌的镜头,阳光透过她沾满奶油的嘴唇,既充满青春气息又暗含情欲暗示。这种处理方式让影片在艺术性和争议性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影片的选角堪称神来之笔。当时14岁的多米尼克·斯万完美诠释了洛丽塔这个复杂角色——她既是天真烂漫的少女,又是早熟诱人的小妖精。而杰瑞米·艾恩斯用细腻的表演,将亨伯特那种既自我厌恶又无法自拔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从摄影角度来看,影片大量运用柔光和特写镜头,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特别是在表现亨伯特视角时,画面常常带有轻微的扭曲和朦胧感,暗示着叙述者记忆的不可靠性。这种视觉语言与纳博科夫原著中文字游戏的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呼应。
尽管题材敏感,但影片最终获得了两项金球奖提名。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讨论文学改编电影时不可忽视的作品,也是研究情色题材如何艺术化呈现的经典案例。正如影评人罗杰·埃伯特所说:这不是一部关于情色的电影,而是一部关于情色如何毁灭灵魂的电影。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