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当欧洲大陆还弥漫着战争硝烟时,英国电影人却贡献了一部颠覆性的恐怖经典——《死亡之夜》。这部由四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影片,采用罕见的故事套故事结构,比美国《阴阳魔界》早了整整14年,被誉为心理恐怖片的鼻祖。
影片开场极具迷惑性:建筑师沃尔特受邀前往乡间别墅,却发现所有宾客都曾在噩梦中见过他。随着宾客们轮流讲述自己的恐怖经历,五个风格迥异的故事渐次展开。其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当属镜中鬼影段落:19世纪古董镜的收藏者逐渐被镜中另一个自己取代,这个创意后来被《午夜凶铃》导演中田秀夫称为心理恐怖的教科书式范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个故事——由科幻大师H·G·威尔斯亲自编剧的高尔夫鬼魂。这个充满英式黑色幽默的段落,讲述两个球友为爱情死后仍要继续比赛的荒诞故事。威尔斯巧妙地将英国人的阶级观念植入恐怖叙事,当绅士鬼魂说死人也要遵守规则时,银幕前的观众既感到脊背发凉,又会心一笑。
影片的环形叙事结构在当时堪称革命性。当故事回到开头场景,观众才惊觉整个叙事是个无限循环的噩梦。这种处理方式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恐怖游轮》《林中小屋》等作品。1945年的《泰晤士报》影评写道:就像被困在麦比乌斯环里的蚂蚁,影片让观众体验到了真正的形而上学恐惧。
由于年代久远,现存拷贝有多个版本。最完整的英国版包含被删减的圣诞幽灵段落,而美国上映版则剪掉了被认为过于英国化的高尔夫故事。2017年英国电影学院修复的4K版本,首次将法语对白段落配上英文字幕,让现代观众得以领略这部影史瑰宝的全貌。
作为英国电影黄金时期的代表作,《死亡之夜》没有依赖血腥暴力,而是通过精妙的心理暗示展现恐惧。就像片中那面被诅咒的镜子,影片照出了人类内心最深层的焦虑——对未知的恐惧,对自我的怀疑,以及逃不出的命运轮回。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