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的旅程》:2016年法国战争电影中的勇气与希望

《芬妮的旅程》这部2016年上映的法国战争剧情片,以二战时期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一群犹太儿童在纳粹迫害下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影片改编自芬妮·班·艾米的同名回忆录,由法国新锐女导演萝拉·多尔伦执导,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了战争中最触动人心的生存勇气。

故事发生在1943年的法国,12岁的犹太女孩芬妮(莱奥尼·西索德 饰)被迫与父母分离,带着两个妹妹和其他孩子一起被送往意大利边境的儿童收容所。当纳粹的威胁日益逼近,这群孩子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踏上了穿越瑞士边境的生死之旅。影片用94分钟的篇幅,细腻刻画了孩子们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互相扶持、用纯真对抗残酷的战争现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采用了类似《四百击》的自然主义手法,大量使用手持镜头跟拍儿童演员们的即兴表演。比如在穿越森林的经典场景中,摄影机以儿童的身高视角拍摄,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这群小逃亡者之中,亲身体验他们面对未知的恐惧与希望。芳汀·阿杜安饰演的小妹妹埃莉斯贡献了全片最催泪的表演,她抱着破旧泰迪熊的画面成为战争创伤的经典意象。

影片的历史背景值得深入探讨:当时法国维希政府配合纳粹实施冬季自行车馆大围捕,导致超过13000名犹太人被捕。而真实历史中,类似影片描写的儿童救援网络确实存在,主要由法国抵抗运动成员和普通民众组成,他们帮助约5000名犹太儿童逃离迫害。导演在采访中提到,片中火车站的检票员角色就取材自多位匿名救助者的真实事迹。

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美丽人生》等同类题材相比,《芬妮的旅程》独特之处在于完全以儿童视角展开叙事,没有加入任何成人世界的解释性镜头。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影片既保持了战争题材的严肃性,又通过孩子们玩捉迷藏、分享糖果等日常细节,展现了人性光芒如何在至暗时刻闪耀。

影片在法国上映后获得媒体一致好评,《世界报》评价其用轻盈的笔触描绘沉重的历史,并斩获2017年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对中国观众而言,这部没有宏大战争场面的小电影,反而通过微观视角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在战争的绞肉机中,每个孩子的生存都是奇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