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兹》影评:法国战争爱情片中的历史伤痕与治愈(2016)

在2016年威尼斯电影节亮相的法国电影《弗兰兹》,是鬼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一次令人意外的风格转变。这位以《泳池情杀案》《八美图》等悬疑惊悚片闻名影坛的导演,此次用黑白与彩色交替的视觉诗篇,讲述了一战后德法两国普通人如何面对战争创伤的故事。

影片背景设定在1919年的德国小镇,年轻女子安娜(葆拉·贝尔饰)每天都会去未婚夫弗兰兹的墓前献花。这个细节取材自真实历史——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地墓园突然涌现大量年轻女性的身影,她们被称为战争寡妇,即使很多人并未正式结婚。某天,安娜发现墓前出现了神秘的法国访客阿德里安(皮埃尔·尼内饰),他声称是弗兰兹战前在巴黎求学时的挚友。

电影最精妙的设计在于叙事视角的转换。前半段通过安娜的视角,我们看到一个关于跨国友谊的温暖故事:阿德里安讲述弗兰兹在巴黎学习小提琴、参观卢浮宫的往事,这些闪回场景以彩色呈现,与压抑的黑白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但当真相揭晓时,观众会突然理解为何欧容要选择这种视觉语言——就像剧中人说的有些谎言比真相更仁慈。

值得一提的是,主演皮埃尔·尼内为角色做了大量功课。他专门学习了小提琴演奏,尽管最终画面中使用的是替身,但所有按弦的左手特写都是他自己完成。这种细节的真实性让阿德里安在卢浮宫对马奈《自杀》画作的解读格外动人,这幅画作后来也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隐喻。

影片中的服装设计同样暗藏玄机。安娜始终穿着高领黑色丧服,而阿德里安的西装剪裁明显带有法式风格。当故事发展到法国段落后,安娜换上浅色衣裙的转变,不仅标志着心理变化,也暗示着两个国家不同的哀悼文化——德国人用严谨的黑色表达悲伤,法国人则相信生命应该继续向前。

《弗兰兹》最终获得法国凯撒奖6项提名,并让当时24岁的德国女演员葆拉·贝尔崭露头角。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或许是将宏大历史化解为普通人之间的微妙情感。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安魂曲》,既是给死者的挽歌,也是给生者的治愈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