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作品《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国导演拉吉·利的长片处女作,这部充满现实冲击力的犯罪剧情片与雨果的经典名著形成巧妙互文,将镜头对准了当代巴黎郊区蒙费梅伊的移民社区。影片开篇就用无人机航拍镜头带观众俯瞰圣但尼区的法兰西体育场——这里正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夺冠的多元文化融合象征地,却也是当下法国社会矛盾的缩影。
真实事件改编的社会切片
影片灵感源自2008年巴黎郊区真实发生的警察暴力事件。导演拉吉·利作为在蒙费梅伊区长大的移民后代,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呈现了三个警察巡逻小组与当地移民青年的致命冲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出现的马戏团大象并非隐喻——这正是导演童年亲眼所见,当年市政当局为安抚骚乱青年而引入的真实维稳手段。
非职业演员带来的真实质感
主演达米安·勃纳尔饰演的警察斯蒂芬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游走于正义与暴力的复杂角色,其原型来自导演接触过的多位郊区警察。更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移民少年小虫的扮演者阿尔-哈桑·利就是导演在街头发掘的素人,他带着真实的街头生存智慧塑造了这个让人揪心的角色。
多语言交织的社会图景
影片对白混合了法语、班巴拉语和郊区俚语,这种语言混杂状态生动呈现了法国移民社区的多元文化生态。其中班巴拉语的使用尤其值得玩味——这是马里移民的母语,导演特意保留这种语言屏障,让观众像片中警察一样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切身感受文化隔阂。
技术细节中的社会隐喻
摄影师朱利安·普普的镜头语言极具深意:开场航拍用世界杯庆祝画面暗示法国梦的破灭;手持跟拍制造的眩晕感完美复刻了街头冲突的混乱;而那个著名的360度环绕镜头,则象征着暴力循环的无解困境。影片最后定格在少年举枪的特写,这个向《四百击》致敬的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关于法国未来的沉重思考。
这部104分钟的作品犹如一面残酷的镜子,映照出法兰西共和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背后的社会裂痕。正如导演在戛纳首映式上所说:这不是关于巴黎郊区的电影,而是关于整个法国的寓言。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