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导演利桑德罗·阿隆索2023年的作品《尤里卡》延续了他一贯的作者电影风格,以极简的叙事和诗意的镜头语言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寓言。影片标题尤里卡(Eureka)源自希腊语我发现了,暗示着某种顿悟或真相的揭示——但阿隆索刻意颠覆了这一期待,用146分钟的片长带领观众经历一场迷雾般的观影体验。
影片采用三段式结构,时空跨越1870年美国西部、2019年阿根廷雨林和当代的拉斯维加斯。维果·莫腾森(《绿皮书》主演)在第一个章节中饰演一位疲惫的淘金者,在蒙大拿州的暴风雪中艰难前行。阿伦·雷乃式的长镜头追踪着他在雪原上的足迹,枪声突然打破寂静——这个开场让人联想到西部片,但阿隆索刻意抽离了传统叙事,转而用16毫米胶片营造出如同19世纪摄影作品的质感。
第二个章节转移到现代阿根廷查科地区,齐雅拉·马斯楚安尼(法国新浪潮传奇导演之女)饰演的警察局长在雨林中搜寻失踪原住民儿童。这里导演使用了4K数码摄影,但依然保持极简对话风格。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镜头持续15分钟跟随警车在夜间雨林中行驶,只有车灯照亮的前路和雨刮器的节奏,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寻找的焦虑与无助。
最超现实的是拉斯维加斯章节,无人机镜头掠过赌城璀璨的夜景,最终聚焦在一间养老院内。这里出现了全片最动人的对话:一位拉科塔族老妇(由真实的拉科塔族长老扮演)向孙女讲述祖先的故事,摄影机静静记录着她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窗外的霓虹灯光形成的奇异反差。阿隆索在此巧妙连接了殖民历史与现代文明,让不同时空的叙事线产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语言多样性:除了英语和葡萄牙语,还使用了濒危的拉科塔语(北美苏族语言)和查蒂诺语(墨西哥原住民语言),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是对文化殖民的反思。特别是在拉斯维加斯段落中,拉科塔老妇用祖先语言讲述着被遗忘的历史,与赌场里老虎机的喧嚣形成尖锐对比。
尽管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获得专业影评人的赞誉,但豆瓣6.5的评分反映了普通观众的观影挑战。146分钟的片长中包含大量几乎没有对白的长镜头——比如长达7分钟的固定镜头拍摄沙漠中的房屋,或是10分钟的黑夜行车镜头。这种反叙事的手法让人联想到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幻梦墓园》,或是罗伊·安德森的生存三部曲。
阿隆索通过这部作品延续了他对美洲身份的探索,从2001年的《自由》到2014年的《安乐乡》,始终关注殖民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织。不同的是,《尤里卡》首次将视角扩展到北美,用更宏观的视野审视整个美洲大陆的历史创伤。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黄金意象——从淘金者的金块到赌场的金币——构成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持续诘问。
虽然影片在叙事上极具挑战性,但摄影指导蒂莫西·费尔斯特德的镜头语言值得细品:从16毫米胶片的颗粒感到数字摄影的冷冽质感,从美国西部的广角全景到养老院的特写镜头,视觉上的精密设计本身就在讲述一个关于时间与记忆的故事。特别是在雨林章节中,夜视镜头与热成像技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近乎科幻感的视觉体验。
《尤里卡》或许不是一部适合大众娱乐的电影,但它提供了难得的沉思体验。当最后一个长镜头停留在拉斯维加斯夜空时,观众会意识到:那些被霓虹灯掩盖的星光,其实和1870年淘金者看到的星河是同一片天空——这种时空的连接,正是阿隆索想要传递的尤里卡时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