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引发热议的俄罗斯电影《彼得罗夫的流感》,是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继《盛夏》后的又一力作。这部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与社会隐喻的作品,改编自阿列克谢·萨尔尼科夫的同名小说,以一场流感为引子,展现了后苏联时代普通人的精神困境。
影片主人公彼得罗夫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汽车修理工,在新年前夕患上流感的他,在服用药物后陷入了一场超现实的意识漫游。导演用长达145分钟的胶片,构建出三个相互交织的叙事层:现实中的彼得罗夫带着儿子求医、药物作用下光怪陆离的幻觉、以及穿插其间的苏联童年记忆。这种多层叙事结构让人联想到塔可夫斯基的《镜子》,但谢列布连尼科夫注入了更多黑色幽默元素。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包括:彼得罗夫在幻觉中看到全城居民如丧尸般咳嗽游荡,暗喻社会群体性麻木;儿童时期的记忆片段里,少先队员们在冰面上表演集体滑冰,突然冰层断裂的超现实画面,暗示着苏联解体带来的集体创伤。这些视觉隐喻与当下俄罗斯社会形成微妙互文——据俄罗斯卫生部统计,2019年实际流感感染人数比官方数据高出37%。
演员谢苗·塞尔津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他将一个被生活压垮却仍在挣扎的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在药房排队的长镜头中,仅用面部肌肉的细微抽搐就传递出从病痛到绝望的多重情绪。而饰演妻子的丘尔潘·哈马托娃(曾出演《蒙古王》),则完美诠释了当代俄罗斯女性在家庭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坚韧。
电影在技术层面同样出色,摄影师弗拉基米尔·伊林采用1.37:1的复古画幅比例,用偏青的冷色调呈现现实世界,而幻觉场景则突然转为高饱和色彩,这种视觉冲击让人联想到库布里克的《发条橙》。配乐上混合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和俄罗斯地下摇滚,形成奇妙的听觉张力。
尽管影片在俄罗斯本土引发两极评价(部分观众认为其过于晦涩),但国际影评界普遍给予肯定。《电影手册》将其评为2021年最具作者性的十大影片之一,认为它用病毒隐喻解构了整个后苏联时代的集体潜意识。这种评价或许解释了为何这部作者电影能在豆瓣保持7.6分——它既是对特定时代的写照,也触及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