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在台湾播出的青春题材剧集《印象·青春》,由曾执导多部偶像剧的郝心翔导演,与编剧林炜杰、韩岑合作,试图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探讨同性情感议题。该剧以9集短剧形式呈现,每集30分钟的篇幅在台剧市场中较为少见,这种轻体量制作近年逐渐成为台湾影视创作者尝试的新方向。
剧中徐谋俊和简桢庭饰演一对在艺术学院相识的年轻人,故事通过水彩画、胶片摄影等视觉元素,隐喻青春记忆的易逝与珍贵。制作团队特别邀请台北当代艺术馆的策展人担任美术顾问,剧中出现的每一幅画作都经过精心设计,比如第三集关键场景中的那幅未完成的水彩肖像,实际出自新锐画家林明弘之手。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在豆瓣仅获得5.7分,不少观众反馈叙事节奏失衡的问题。影评人李梦分析:前3集用大量空镜头铺陈氛围,直到第4集才展开主线冲突,这种文艺片的叙事节奏与观众对青春剧的期待产生落差。不过也有观众欣赏剧中用16mm胶片拍摄的怀旧质感,特别是第6集两人在淡水河边用老式相机互拍的场景,被同性影迷群体列为年度心动瞬间。
制片人陈慧玲在采访中透露,创作初衷是记录台湾90后世代独特的成长印记。剧中出现的西门町万年大楼、师大夜市等场景,都是主创团队实地取景,甚至特邀当地著名的彩虹面包店师傅客串演出。这种在地化表达虽然获得本土观众共鸣,但可能也是导致跨文化传播受限的原因之一。
从类型发展来看,该剧延续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开启的台湾同性题材创作脉络,但相比前辈作品的社会议题深度,《印象·青春》更侧重私人情感的诗意表达。这种选择或许解释了为何在IMDb获得7.1分的同时,华语区观众却给出更严苛的评价——当青春叙事遇上艺术电影手法,终究面临着商业性与作者性如何平衡的经典难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