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吧!吃货团》作为一档融合美食探索与城市文化的真人秀,巧妙地将吃这件日常小事升级为充满戏剧性的文化冒险。节目组在2021年首播时就打出用味蕾丈量中国的slogan,由岳云鹏、杨迪这对长在笑点上的男人领衔,搭配刘雨昕的酷girl反差萌、丁禹兮的文艺吃货属性,以及郑恺的小猎豹式觅食风格,构建出化学反应十足的常驻阵容。
制作团队采用城市盲盒的创新模式——每期抽选一座城市(如第一季的西安、长沙等美食之都),嘉宾只能通过当地人的美食线索完成任务。观众既能看见岳云鹏在回民街被肉夹馍烫到跳脚的爆笑场面,也会跟着镜头深入巷弄,了解葫芦鸡背后长安第一味的千年典故。编导王海龙透露,单是西安一集就拍摄了28家老字号,最终剪辑保留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美食。
第二季(2022)在叙事结构上做了升级,新增美食暗线环节。比如在潮汕站,嘉宾需要通过品尝不同部位的牛肉火锅(吊龙、匙柄等),拼凑出完整的庖丁解牛图。这种设计既保留了娱乐性,又自然带出潮汕牛肉火锅3小时从屠宰到餐桌的行业冷知识。杨迪在节目里算过一笔账:他们录一季吃过的美食,相当于普通人3年的探店量。
节目组特别注重呈现食物的人情温度。第三期拍摄上海葱油饼时,镜头不仅记录阿大师傅5点起床揉面的匠人精神,还捕捉到排队顾客中带着保温壶给老伴买饼的老伯。这种细腻观察让豆瓣评分稳居8分以上,有观众留言:看完立刻买了去成都的机票,就想尝尝让他们集体沉默的甜水面。
从技术层面看,制作团队采用电影级微距镜头拍摄食物特写,油泼辣子沸腾的瞬间、蟹黄汤包颤动的表皮,这些4K画质下的细节让网友直呼比吃播还解馋。总编剧郭璟菡表示,每集79分钟的时长里,美食与文化内容的占比严格控制在6:4,确保娱乐性与知识量的平衡。
两季节目的成功印证了美食+模式的潜力——当郑恺在开封夜市用河南梆子唱菜名,当刘雨昕在成都变脸表演中突然接住飞来的茶碗,这些意料之外的跨界碰撞,正是节目突破传统美食综艺框架的关键。正如《新京报》评论:它让地域美食成了打开城市文化的钥匙,而不仅是打卡清单上的符号。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