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撒贝宁以现代读书人的身份穿越时空,与伏生、宋应星、李时珍等历史人物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时,《典籍里的中国》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典籍活了起来。这档由央视打造的文化类综艺,巧妙融合了戏剧表演、历史解读和真人秀元素,成为2021年现象级的文化节目。
节目最令人称道的创新,是采用时空对话的戏剧结构。比如在第一季《尚书》特辑中,92岁的老戏骨倪大红饰演的伏生,用颤抖的双手向撒贝宁展示竹简上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字句时,观众能真切感受到文明传承的重量。制作团队特别复原了汉代书简的形制,连编绳的材质都参照了马王堆出土实物,这种考究的细节让历史场景更具说服力。
在技术呈现上,节目组运用了270°环绕舞台和全息投影。当《天工开物》篇章中,宋应星(吴樾饰)穿越到现代杂交水稻试验田,看着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时,虚实交错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亲历了这场跨越四个世纪的科学对话。这种沉浸式体验,正是节目能吸引年轻观众的关键。
第二季在叙事上更进一步,增加了更多普通人视角。比如《齐民要术》单元,不仅展现贾思勰的农学成就,还通过唐代老农的独白,讲述耕田歌谣如何指导实际耕作。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典籍智慧与当代生活产生了奇妙共鸣。据统计,节目播出期间相关典籍的电子版下载量平均增长300%,可见其文化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集90分钟的时长里,考据团队要处理海量史料。以《本草纲目》为例,编剧组查阅了金陵本、钱蔚起本等6个重要版本,才确定剧中引用的药方内容。这种严谨态度,使节目在娱乐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
从《尚书》到《黄帝内经》,从《史记》到《孙子兵法》,节目用11集内容构建起一部影像化的中华文明基因图谱。当观众跟着撒贝宁的视角,亲眼见证司马迁在蚕室中忍辱著史,或李时珍跋山涉水采药的模样,那些沉睡在典籍里的文字,终于变成了可感可知的民族记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