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四月》(原名《ვინც მიპოვის》)由格鲁吉亚新锐导演迪亚·库伦贝加什维利自编自导,这部跨国合拍片(格鲁吉亚/意大利/法国)以134分钟的片长展现了一个充满地域特色的伦理故事。影片在豆瓣获得6.5分的中等评价,台译名《四月勿语》和港译名《四月堕胎师》从不同角度暗示了故事的敏感内核。
影片主演阵容汇聚了格鲁吉亚实力派演员,包括《我的快乐家庭》中的梅拉布·尼尼泽和新生代演员亚姆泽·苏基塔什威利。故事背景设定在2010年代的格鲁吉亚乡村,通过一位意外怀孕的少女娜娜(亚姆泽饰)的遭遇,折射出这个高加索国家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潮的激烈碰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导演用大量空镜头捕捉格鲁吉亚独特的山地地貌,云雾缭绕的村庄与主人公压抑的心理状态形成强烈互文。
在叙事结构上,库伦贝加什维利采用了非线性的双线叙事:一条线索跟随娜娜寻找地下堕胎诊所的过程,另一条线索回溯她与学校历史教师(梅拉布·尼尼泽饰)的禁忌恋情。这种处理方式让人联想到罗马尼亚导演蒙吉的《四月三周两天》,但本片更侧重表现宗教传统浓厚的格鲁吉亚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当地东正教修道院的场景反复出现,修女们吟唱的圣歌成为贯穿全片的听觉符号。
影片在威尼斯首映后引发争议的焦点在于其大量使用的手持摄影,有影评人认为这种晃动镜头过度强化了角色的焦虑感。不过片中那个长达7分钟的固定镜头——娜娜在废弃苏联工厂与诊所中介的对峙戏——被普遍认为是年度最震撼的表演片段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格鲁吉亚文化部曾试图阻止该片参加国际电影节,最终在欧盟文化基金会的斡旋下才得以成行,这个幕后插曲恰好印证了电影探讨的主题。
作为格鲁吉亚近十年来首部入围威尼斯主竞赛的影片,《四月》虽然存在节奏拖沓、符号过载等问题,但其对后苏联空间女性处境的真实呈现,以及将个人叙事与国家历史隐喻结合的尝试,仍然值得关注。片中那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四月融雪时从山巅滚落的石块,或许正是导演对格鲁吉亚社会现状最精妙的隐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