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复仇》影评:印度犯罪剧情片中的母爱与正义之战

2017年上映的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原名《Mom》)以令人窒息的现实主义笔触,撕开了印度社会最痛的伤疤。这部由拉维·德耶瓦尔执导、国宝级女星希里黛玉主演的作品,改编自2012年震惊全球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却用更为戏剧化的方式探讨了当司法系统失效时,一个普通母亲能走多远。

影片中,生物学教师戴维琪(希里黛玉饰)的继女阿丽娅在派对后遭遇多人性侵,这个情节设定直接呼应了现实案件中23岁女大学生乔蒂·辛格的遭遇。导演通过特写镜头展现戴维琪颤抖着为女儿擦拭身体时,混合着消毒水味的血腥气仿佛能穿透银幕——这些细节让暴力不再只是新闻里的统计数据。

印度特殊的司法环境为故事提供了土壤:根据国家犯罪记录局数据,印度每15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但定罪率不足30%。当片中法官以证据不足释放四名罪犯时,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正是对现实最尖锐的控诉。值得一提的是,饰演母亲的希里黛玉在拍摄期间因入戏太深需要心理疏导,她在审讯室逼供罪犯的7分钟独角戏,被影评人称为用眼神完成复仇的教科书级表演。

电影后半程转向私刑复仇时,导演巧妙融入了印度传统文化元素。戴维琪每次惩罚罪犯都选择与节日相关的方式:在排灯节用燃烧的蜡烛制造爆炸,在洒红节利用化学染料下毒。这些设计既符合她生物学教师的身份,又暗喻着古老文明对现代法治失灵的补救。

146分钟的片长里,观众能清晰看到戴维琪从温柔教师到复仇女神的蜕变轨迹。当她最终举起枪却因帕金森症颤抖时,这个反英雄式的结局打破了同类题材的套路。正如孟买影评人协会指出:这不是部关于暴力的电影,而是展现暴力如何重塑灵魂的伦理实验。

该片在印度本土引发激烈辩论,支持者认为它揭露了司法腐败,反对者则批评其美化暴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戴维琪说出如果法律不能给我正义,我就自己来拿时,这句台词已成为印度女性抗争的某种精神象征。影片2019年在中国上映时,豆瓣评分7.8分的背后,或许正是跨国界共情的证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