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初冬,日本影院飘起秋刀鱼的香气。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秋刀鱼之味》如一片缓缓飘落的枫叶,在黑白胶片上勾勒出战后日本家庭的温情褶皱。这部被影迷亲切称作一个秋天的下午的作品,不仅是导演生涯的谢幕之作,更成为日本家庭题材电影的教科书级范本。
影片中那个经营五金商店的平山家庭,就像当时许多日本家庭的缩影。笠智众饰演的父亲周平,其微驼的背影藏着战后一代父亲的集体肖像——他们既要维系传统家长权威,又不得不面对子女西化的思想碰撞。当女儿路子(岩下志麻饰)的婚事被提上日程时,餐桌上秋刀鱼的咸涩仿佛渗透进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事。小津用标志性的榻榻米视角镜头,让观众成为这个家庭的地板观察者,目睹茶泡饭升起的热气里那些欲言又止的亲情。
特别令人玩味的是电影中的饮食隐喻。秋刀鱼这种平民食材,在片中既是季节流转的符号,又暗喻着生活的本真滋味。有个细节令人难忘:女儿为父亲精心剔除鱼刺的动作,与小津前作《晚春》中原节子削苹果皮的场景形成跨越十三年的呼应。这种小津式食事的拍摄手法,后来被是枝裕和等导演继承发展,成为日本家庭电影的重要语法。
影片上映时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东京塔刚建成四年,西式快餐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小津却把镜头对准传统町屋里的味噌汤和腌萝卜,用静止的长镜头记录下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那个反复出现的空镜——夕阳下的学校操场,既是主人公青春记忆的载体,也暗示着战后日本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的乡愁。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女儿路子的岩下志麻当时年仅21岁,她后来回忆道:小津导演要求我们像端茶碗那样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个镜头。这种追求极简的美学理念,使得全片113分钟里没有一场激烈冲突,却让观众在父亲独自小酌的镜头里,品出了比秋刀鱼更复杂的人生况味。
如今再看这部豆瓣8.6分的经典,会发现它早已超越时代局限。当现代人困在996与空巢青年的焦虑中时,小津镜头下那个女儿出嫁后父亲独坐的黄昏,依然能刺痛每个都市人的心——原来六十年前的东京,人们就已经在经历着我们今天相似的孤独。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