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亮相的《海街日记》,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继《如父如子》后又一温情力作。这部改编自吉田秋生同名漫画的电影,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羁绊的治愈故事。
影片以镰仓这座海滨古都为舞台,香田家三姐妹(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饰)在父亲葬礼上意外遇见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广濑铃饰)。这个看似老套的开场,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却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老宅庭院里的梅子树、穿过铁道的海风、仲夏的烟火大会,这些日常场景都成为情感流动的容器。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特意采用四季更迭来结构叙事:从樱花纷飞的春季到白雪皑皑的冬日,时间流转中四姐妹的关系悄然变化。这种表现手法让人联想到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但是枝裕和注入了更鲜明的当代女性视角。比如大姐幸(绫濑遥饰)在传统长姐身份与现代职业女性间的挣扎,就折射出日本社会转型期的家庭观念变迁。
影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比比皆是:姐妹们用外婆留下的梅子酒配方酿制新酒,在走廊地板上排排躺看庭院雨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恰恰构成了最动人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广濑铃饰演的小妹,在车站送别时那句谢谢你们收留我,配合镰仓江之电电车的叮咚声,让无数观众瞬间泪目。
该片最终获得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并成为是枝裕和作品中豆瓣评分最高(8.8分)的一部。有影评人指出,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跨越文化差异打动全球观众,正是因为它捕捉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那些说不出口的歉意、欲言又止的关怀,以及用生活细节堆砌起来的爱。
如今回看,《海街日记》中四姐妹在老宅前骑单车的镜头,已然成为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经典画面。正如是枝裕和自己所说:我想拍的不是戏剧性的和解,而是像梅子酒一样,需要时间慢慢发酵的亲情。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