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之书》解析:2020意大利奇幻电影为何豆瓣仅5.8分?

在2020年威尼斯电影节亮相的《幻觉之书》(The Book of Vision)是意大利导演卡罗·辛特曼自编自导的一部颇具野心的跨界作品。这部集合了英国老戏骨查尔斯·丹斯(《权力的游戏》泰温·兰尼斯特扮演者)和新生代演员洛特·弗贝克的跨国制作,试图通过医学史与个人命运的纠缠,探讨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永恒追问。

影片采用独特的双线叙事:现代女医生伊娃(洛特·弗贝克 饰)在研究18世纪医学家伯克(查尔斯·丹斯 饰)的手稿时,逐渐发现这位启蒙时代的先驱者留下的生命之书竟与自己的命运产生神秘共鸣。导演巧妙地将18世纪普鲁士宫廷医学场景与现代医疗实验室并置,通过油画般的摄影风格(曾获威尼斯电影节技术贡献奖提名)营造出时空交错的梦幻感。

值得玩味的是,影片中伯克医生的原型可能参考了真实历史中的约翰·布朗(1735-1788),这位争议性医学家提出的兴奋理论曾颠覆传统体液学说。电影里那些用羽毛笔记录的诡异病例——包括用音乐治疗癫痫、通过放血来平衡生命能量等情节,都生动再现了医学蒙昧时期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曲折历程。

不过影片在豆瓣仅获5.8分,部分观众认为其哲学表达过于晦涩。比如女主角在解剖台与古董医书间穿梭的超现实段落,以及结尾处子宫形状的宇宙隐喻,虽然视觉惊艳但叙事略显跳脱。医学史研究者张维在影评中提到:导演试图用巴洛克美学包装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可惜概念先行导致角色沦为哲学符号。

作为一部意大利主导的欧洲合拍片,影片制作本身堪称精良。比利时特效团队打造的18世纪解剖剧场场景,德国考据专家复原的放血器械,都体现出对医学史细节的考究。或许正如片中那句台词所言:有些书不是为了被理解而写,而是为了被体验。这部充满诗意的电影,更适合将其视为一场关于生命奥秘的视觉冥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