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柏林电影节首映的《圣杯骑士》是泰伦斯·马力克继《生命之树》后的又一作者电影力作。这位以哲学化叙事著称的导演,此次将镜头对准了好莱坞编剧瑞克(克里斯蒂安·贝尔饰)的精神困境,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了一个当代圣杯骑士的都市朝圣之旅。
影片标题暗含双重隐喻:既指中世纪寻找圣杯的帕西法尔骑士,也呼应塔罗牌中代表情感与选择的圣杯牌组。马力克巧妙地将这个古老传说移植到现代洛杉矶,让主人公在六个女性(包括娜塔莉·波特曼和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角色)构成的情感迷宫中寻找生命意义。这种叙事结构让人联想到但丁《神曲》中由贝雅特丽齐引导的救赎之旅。
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地心引力》摄影指导)用标志性的手持跟拍和自然光效,将洛杉矶拍成了现代荒漠:霓虹闪烁的赌场对应着欲望陷阱,空旷的海滩成为精神净化的场所。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片中反复出现的建筑工地意象——这既是好莱坞光鲜表象下的真实底色,也暗示着主人公未完成的精神建构。
与马力克前作相比,本片对白更加碎片化。比如瑞克与父亲(布莱恩·丹内利饰)在沙漠中的对话:我们不是来寻找,而是被寻找的,这种存在主义式的台词需要观众主动拼凑含义。这种叙事实验导致评价两极——有影评人称赞其用电影语言写就的散文诗,也有观众抱怨像118分钟的香水广告。
演员阵容堪称奢侈:六位女性角色分别由奥斯卡得主和当红女星演绎。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前妻仅用一场超市争吵戏,就勾勒出婚姻破碎的痛楚;娜塔莉·波特曼扮演的伊丽莎白,则在拉斯维加斯酒店里贡献了全片最富戏剧张力的告白场景。这些片段像棱镜般折射出主人公的不同面相。
影片中埋藏着大量文艺密码:从开篇的约翰·班扬《天路历程》旁白,到中段出现的塞尔维亚民谣,再到结尾处引用的《多马福音》经文。这些文本与马力克标志性的自然意象(海浪、飞鸟、沙漠)形成互文,共同编织出一个关于现代人精神漂泊的隐喻网络。
尽管豆瓣6分的评价反映了一般观众对实验叙事的接受度,但《圣杯骑士》无疑是马力克作者风格的极致体现。就像片中那个不断重建的沙堡,电影本身也成为了关于记忆、悔恨与重生的视觉寓言,邀请有耐心的观众一同参与这场光影冥想。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