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上映的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堪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这部由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的黑白片,用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底层故事。
影片背景设定在二战后的罗马,失业潮席卷整个意大利。主人公安东尼奥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但前提是他必须拥有一辆自行车。当全家当掉床单赎回自行车后,这辆维系生计的自行车却在上班第一天就被偷走。影片随后展现了安东尼奥带着儿子布鲁诺穿梭在罗马大街小巷寻找自行车的艰辛历程。
德西卡大胆启用非专业演员,饰演安东尼奥的兰贝托·马乔拉尼本身就是一位失业工人。这种选角方式赋予了影片惊人的真实感。在著名的当铺场景中,镜头扫过堆积如山的典当床单,无声地诉说着无数家庭相似的困境。而当安东尼奥最终决定偷车时,那个犹豫不决的跟拍长镜头,将道德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自行车不仅是一个道具,更是当时意大利经济复苏的象征。战后意大利自行车产量从1945年的7万辆激增到1948年的200万辆,反映出普通人对重返正常生活的渴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行车失窃会对一个家庭造成如此毁灭性的打击。
影片结尾处,安东尼奥牵着儿子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成为电影史上最令人心碎的镜头之一。这个开放式结局没有给出廉价的救赎,而是让观众直面生活的残酷。正如德西卡所说:我想展示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连保持尊严都是一种奢侈。
《偷自行车的人》以其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纪实美学,影响了包括肯·洛奇、达内兄弟在内的无数后来者。7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讲述普通人困境的电影依然能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正是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