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上映的《白日美人》是超现实主义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位西班牙导演以颠覆性的叙事手法,在法国新浪潮时期留下了这部充满心理张力的经典。影片改编自约瑟夫·克塞尔1928年的同名小说,但布努埃尔通过标志性的梦境与现实交织手法,赋予了原作全新的现代性解读。
故事围绕中产阶级少妇塞芙丽娜(凯瑟琳·德纳芙饰)展开。表面上看,她是巴黎一位体面的医生妻子,但内心却深陷性幻想与道德焦虑的矛盾中。影片开场那个充满象征意味的马车场景——塞芙丽娜被绑缚着遭受鞭打——立即为全片定下心理惊悚的基调。布努埃尔用冷峻的镜头语言揭示:这位优雅主妇每周下午都会化名白日美人,在一家高级妓院秘密接客。
德纳芙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她将角色表面的冰霜与内心的炽烈完美融合。当塞芙丽娜穿着伊夫·圣罗兰设计的米色大衣走进妓院时,那种克制与渴望并存的微妙神态,让观众能同时看到她的社会面具和真实欲望。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欧洲第一夫人在拍摄期间坚持亲自完成所有裸露镜头,这在1960年代的欧洲影坛极为罕见。
布努埃尔在片中植入了大量超现实主义符号:突然出现的棺材、无来由的枪声、反复出现的马车场景…这些元素并非随意安排。艺术指导罗伯特·克拉维里打造的妓院场景尤其值得玩味——维多利亚风格的装潢与现代家具的混搭,暗示着这里既是欲望的温床,也是阶级矛盾的展示场。其中那个装满各类性器具的玻璃柜,后来成为电影史上被反复讨论的经典道具。
影片当年在戛纳电影节引发轩然大波,不仅因为其直白的性描写,更因其对资产阶级道德观的犀利解构。那个令人脊背发凉的结尾——塞芙丽娜的丈夫突然从瘫痪中站起——至今仍是电影学院课堂上必分析的开放式结局。正如布努埃尔自己所说:这部电影不是在讲述一个妓女的故事,而是在展示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那个黑暗角落。
时至今日,《白日美人》在豆瓣保持7.5分的稳定评价,其中约40%的观众给出四星。现代观众尤其赞赏其对女性欲望的坦诚刻画——在MeToo时代回看,塞芙丽娜的困境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Criterion Collection在2014年发布的修复版蓝光碟中,特别收录了德纳芙回忆拍摄过程的珍贵访谈,影迷可通过迅雷云盘获取这个版本。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