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映的英国电影《如何众叛亲离》(How to Lose Friends & Alienate People)堪称娱乐圈的黑色幽默教科书。这部改编自托比·扬同名回忆录的影片,用辛辣的笔触描绘了文化碰撞下的媒体生态,西蒙·佩吉饰演的英国记者西德尼·扬就像一剂文化疫苗,给光鲜的好莱坞带来了一场免疫反应。
影片原型托比·扬的真实经历就充满戏剧性。这位牛津毕业的英国记者2000年受邀加入美国《名利场》杂志,结果因坚持英式尖锐文风,在任职的五年间成功得罪了所有人。电影中那个把活猪伪装成明星带进派对的荒诞桥段,其实源自他真实策划的恶作剧——只不过现实中用的是山羊。这种文化差异引发的冲突在片中随处可见:当西德尼穿着皱巴巴的西装出现在Met Gala,其违和程度不亚于在茶话会上表演死亡金属。
西蒙·佩吉的表演精准抓住了局外人的微妙心理。他饰演的西德尼就像手持文化放大镜的观察者,那些刻意讨好明星的公关话术(你今天的灵魂看起来真耀眼)、用有机沙拉堆砌的午餐会议,在他直白的英式幽默面前都显得荒诞可笑。特别讽刺的是,当西德尼终于学会美国式圆滑,用你的新片让我重新认识电影艺术恭维女星(梅根·福克斯饰)时,反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批判精神。
影片对纸媒黄金时代的还原令人唏嘘。2000年初的《锋利》杂志原型正是鼎盛时期的《名利场》,编辑部的玻璃幕墙办公室、争抢封面的名牌公关、可以决定明星生死的选题会,都精准复刻了那个记者比明星更有话语权的时代。丹尼·赫斯顿饰演的主编克莱顿,其原型就是曾捧红无数作家的传奇编辑格雷顿·卡特。
作为一部职场成长寓言,影片最终给出了温暖解答:当西德尼在雨中举着你是个糟糕演员的标语向女星道歉时,这种笨拙的真诚反而打动了对方。这或许暗示着,在充满算计的名利场中,保持真实的自我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影片6.8的豆瓣评分虽不算高,但其中对媒体伦理的思考,在今天自媒体泛滥的时代反而更显珍贵。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