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那个没有网购、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美国观众通过《街角的商店》体验了一场令人会心一笑的书信罗曼史。这部由喜剧大师恩斯特·刘别谦执导的经典作品,用他标志性的刘别谦笔触(Lubitsch Touch)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布达佩斯皮革店的错位爱情故事。
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演的克拉克和玛格里特·苏利文饰演的诺瓦克,在现实中是互相看不顺眼的同事,却不知道彼此正是通过书信往来、心灵相通的笔友。这个精妙的设定来源于匈牙利剧作家Miklós László的原著《香水店》,编剧山姆森·雷佛森将其改编时,特意保留了30年代欧洲中产阶层的生活质感——男士们仍戴着圆顶礼帽,女士们购物时会戴上精致的手套。
影片中那间名为Matuschek and Company的皮革店堪称职场微缩景观:弗兰克·摩根饰演的疑神疑鬼的老板,萨拉·黑登演绎的八卦女店员,还有那个总在偷懒的送货小哥,每个角色都像从生活中直接走进银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别谦用玻璃旋转门作为重要场景转换道具,当克拉克愤怒地冲出店门时,旋转门带着他转了三圈才出去,这个设计后来被无数喜剧电影致敬。
在圣诞节前夕的雪夜告白场景中,斯图尔特用他特有的结巴式表演展现了一个文艺青年的笨拙真诚,而苏利文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完美诠释了从恼怒到心动的转变。当笔友身份揭晓时,两人在咖啡馆的对手戏堪称浪漫喜剧教科书——没有夸张的表情,只有苏利文慢慢摘下手套的细微动作,和斯图尔特突然变得温柔的眼神交流。
这部诞生于二战阴云下的电影,用温暖的笔触治愈了焦虑的美国人。它后来被多次改编,包括1998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子情书》,但原版中那种用钢笔写信的期待感、皮革店里的淡淡霉味、以及老式暖炉散发的温度,始终是无法复制的时代魅力。正如《纽约客》影评人所言:在刘别谦的世界里,连误会都带着优雅的韵律。
如今84年过去,当我们在豆瓣打出8.7分时,其实是在致敬那个不需要算法匹配、仅凭字迹就能相爱的浪漫年代——就像电影里那家街角商店,虽然早已消失在历史长街,但橱窗里温暖的光,永远定格在胶片之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