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根廷恐怖片《当邪恶潜伏时》(Cuando acecha la maldad)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以其独特的拉美恐怖美学引发热议。这部由德米安·鲁格纳自编自导的作品,将民间传说与现代心理恐惧巧妙融合,在恐怖片爱好者中形成了两极评价——有人盛赞其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也有人认为叙事节奏略显拖沓,这或许正是其豆瓣6.2分中评的由来。
影片讲述一对兄弟在偏远村庄遭遇超自然威胁的故事。导演鲁格纳深受阿根廷北部民间恶灵附体传说启发,片中那些黏腻诡异的生物设计,其实源自拉美农村对库鲁皮(Curupí)等森林恶灵的古老信仰。这种将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恐怖类型结合的尝试,让人联想到吉尔莫·德尔·托罗的《魔鬼银爪》,但鲁格纳采用了更写实冷峻的视觉风格。
主演埃泽奎尔·罗德里格斯贡献了极具张力的表演,他饰演的哥哥在保护家人与对抗邪恶过程中,那种逐渐崩溃的心理状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影片的声音设计——从玉米地里的窸窣声到墙体内部的诡异响动,这些听觉细节构建出毛骨悚然的氛围,有影评人认为其声音效果堪比《寂静之地》的创意。
影片99分钟的时长里,导演刻意避免了jump scare式的廉价惊吓,转而通过缓慢积累的日常细节制造不安感。比如某个场景中,镜头长时间停留在厨房水槽里腐烂的肉块上,这种对日常腐败的特写,与后来爆发的超自然恐怖形成微妙呼应。这种手法让人想起《遗传厄运》中那辆始终停在路边的警车——看似平常,却暗藏杀机。
作为阿根廷与美国合拍片,《当邪恶潜伏时》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兼顾了国际观众的接受度。片中那个被邪灵污染的儿童角色,其表演之真实令人脊背发凉,这个设定不禁让人思考:在拉美文化中,儿童往往被视为最接近灵界的群体,这种观念如何影响了当地的恐怖叙事?
尽管影片在第三幕的剧情转折有些突兀,但其创造的多个恐怖意象——特别是那个在玉米地里若隐若现的畸形身影——足以在观众脑海中萦绕多日。对于喜欢《女巫布莱尔》式心理恐怖,或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恐怖片感兴趣的观众来说,这部作品值得在深夜独自体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