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1940:豆瓣8.5高分经典,揭露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人性挣扎

1940年上映的《愤怒的葡萄》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具社会批判力的杰作之一。这部由约翰·福特执导的影片改编自约翰·斯坦贝克1939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以纪实般的镜头语言再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创伤。

影片讲述乔德一家被迫离开俄克拉荷马州沙尘暴肆虐的农场,沿着66号公路向西迁徙的辛酸历程。亨利·方达饰演的汤姆·乔德从监狱假释归来,发现家园已成废墟,全家只能挤在一辆破旧卡车里前往加州寻找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这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故事,实际上折射出当时30万俄克佬移民的集体命运。

电影中令人窒息的写实场景源自真实历史背景:1930年代美国中部持续的干旱和沙尘暴(史称Dust Bowl)摧毁了数百万英亩农田,加上银行强制收回抵押土地,大量农民陷入绝境。加州果园张贴的招工传单成为他们最后的希望,但等待这些移民的却是剥削性的低工资和集中营般的临时住所。斯坦贝克在创作前曾深入移民营地生活,目睹了孕妇因营养不良流产、儿童在帐篷里死于肺炎等触目惊心的场景。

福特导演用诗意的影像平衡了小说的尖锐批判。著名的卡车过桥长镜头成为电影史经典:当乔德家的破车缓缓驶过钢架桥,黑色剪影与几何线条构成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象征普通人在工业文明碾压下的渺小。简·达威尔饰演的母亲堪称精神支柱,她坚持穷人永远活着的朴素哲学,在结尾哺乳垂死陌生人的场景,将人性光辉推向极致。

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作品当年引发巨大争议。加州农场主联盟指责其污蔑加州形象,俄克拉荷马州议员甚至要求斯坦贝克以叛国罪被起诉。但时间证明,《愤怒的葡萄》不仅是社会抗议的呐喊,更记录了人类在绝境中展现的尊严。201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其列入国家电影登记部永久收藏,那些尘土飞扬的画面,至今仍在叩问关于土地、劳动和尊严的永恒命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