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1994):一部被低估的爱情悬疑惊悚片,豆瓣6.6分的暗夜迷情

1994年上映的《夜色》(Color of Night)是一部融合心理悬疑与情欲元素的另类惊悚片。由曾执导《特技替身》的理查德·拉什操刀,影片讲述心理医生比尔(布鲁斯·威利斯 饰)在病人跳楼自杀后,接手治疗一群特殊患者时卷入连环谋杀案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大胆的视觉呈现。摄影师迪恩·塞姆勒运用高对比度的红蓝色调,将洛杉矶的夜色拍得既艳丽又危险。特别是那场著名的镜面游泳池情欲戏,长达7分钟的镜头通过水面折射制造出迷离的视觉效果,当年在影院引发不少讨论。这种视觉风格其实受到1980年代新黑色电影运动的影响,类似《体热》《本能》等作品对情欲与暴力的美学处理。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刚结束《虎胆龙威》系列的成功,在本片中尝试转型。他饰演的医生需要演绎从理性崩溃到情感重建的复杂过程,其中治疗小组里的神经质患者们各具特色:有强迫症艺术家(斯科特·巴库拉 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莱斯莉·安·华伦 饰)等,这些角色设定反映出90年代美国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升温。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玩了个巧妙的障眼法。通过比尔因创伤暂时性色盲的设定(所有红色在他眼中都变成深蓝),导演成功误导观众对关键线索的判断。这种叙述性诡计在《第六感》《搏击俱乐部》等经典悬疑片中都有应用,但本片将色彩感知与真相揭示相结合的玩法仍属新颖。

尽管获得第6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提名,影片上映后评价两极。部分影评人认为其情节转折过于突兀,但也有观众赞赏它对心理惊悚类型的突破尝试。如今看来,这部作品恰好处在9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变革的节点上——既保留传统悬疑片的框架,又大胆加入当时前卫的视觉语言和心理描写。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那座现代主义风格的玻璃别墅取景自建筑师约翰·洛特纳的经典作品Chemosphere,这座悬浮在山坡上的飞碟状建筑本身就像个巨大的心理隐喻装置,与影片主题形成奇妙呼应。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