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郊外一个阳光慵懒的公园长椅上,体重超标的建筑工人热尔曼(热拉尔·德帕迪约 饰)遇见了95岁的知识老太太玛格丽特(吉赛勒·卡扎德絮 饰),这个看似偶然的相遇,却像一束光照亮了两个孤独的灵魂。导演让·贝克用他标志性的温暖笔触,将这个改编自自己母亲真实经历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充满法兰西生活哲理的治愈系小品。
影片中,德帕迪约完全颠覆了《大鼻子情圣》里的浪漫形象,饰演一个因童年创伤而自卑的中年男人——他会在数鸽子时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也会因文盲身份在餐厅点菜时窘迫不安。而前芭蕾舞者卡扎德絮塑造的玛格丽特,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用朗读《鼠疫》的声线温柔瓦解着热尔曼的心理防线。这对忘年交每周二在长椅上的文学约会,让人想起《刺猬的优雅》里门房与小女孩的互动,但更多了份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贝克导演特意选用佛兰德斯语(比利时北部方言)作为玛格丽特的母语,这个细节暗示着她作为战争移民的过往。当老太太用颤抖的手翻开加缪的《局外人》,观众会发现她标注的笔记颜色深浅不一——道具组特意用不同年代的墨水还原了数十年的阅读痕迹。而热尔曼工装裤口袋里露出的木工铅笔,与他后来在字典上歪歪扭扭的批注形成动人对照。
影片中段有个神来之笔:当玛格丽特朗读罗曼·加里《童年的许诺》时,镜头突然切到热尔曼的童年回忆。这个蒙太奇不仅解释了主角对文字既渴望又恐惧的矛盾心理,更暗合了法国autofiction(自传体小说)的文学传统。这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手法,让82分钟的片长承载了关于原生家庭、老年孤独、知识平权等多重命题。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公园场景主要在蒙特勒伊的莱索布赖公园拍摄,那里有导演精心挑选的七叶树——飘落的花瓣在镜头里变成天然的书签。而热尔曼工作的建筑工地,实则是正在改造的巴黎十九区运河沿岸,贝克故意保留起重机轰鸣声作为背景音,让这个文学童话始终扎根在现实土壤中。
当故事发展到玛格丽特因黄斑病变逐渐失明,热尔曼磕绊着为她朗读时,观众才惊觉这场相遇的本质:所谓治愈,从来都是双向的奔赴。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小王子》金句: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这部投资仅450万欧元的小成本电影,能在上映十余年后依然稳居豆瓣TOP250——它用最质朴的方式,让我们重新看见阅读的温度与人性的微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