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对手》(Motståndaren)是伊朗裔瑞典导演米拉德·阿拉米的最新力作。这位以《关于伊丽》崭露头角的导演,此次将镜头对准了移民群体中的双重身份困境,通过职业摔跤手的特殊视角,展现了一段充满张力的情感故事。
影片男主角由伊朗实力派演员佩曼·莫阿迪(《一次别离》《出租车》)担纲,他饰演的伊拉吉曾是伊朗国家摔跤队冠军,如今在瑞典一家健身俱乐部担任教练。这个角色设定本身就充满隐喻——摔跤这项需要直接身体对抗的运动,恰如移民在异国他乡面临的种种文化冲突。导演阿拉米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这个角色的灵感来源于他结识的一位真实移民运动员,对方强壮的外表下藏着无人理解的孤独。
故事主线围绕伊拉吉与俱乐部年轻学员埃文(阿文·卡纳尼安饰)的复杂关系展开。影片没有落入俗套的同性爱情叙事,而是细腻刻画了两人在训练中逐渐产生的暧昧情愫。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导演用摔跤训练中的肢体接触——指导动作时的触碰、对抗练习时的喘息等细节,含蓄地表现情感的流动。这种处理方式让影片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就获得专业影评人称赞,认为将运动电影的爆发力与同志题材的敏感完美结合。
影片的跨国制作背景也颇具深意。作为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德国五国合拍片,剧组特意选用了波斯语和瑞典语双语对白,真实还原移民的语言困境。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伊拉吉在超市被误认为不会说瑞典语时,他流利应答后反问道:现在你听得懂我说话了吗?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移民面临的隐形歧视。
在视觉呈现上,摄影师大量使用冷色调处理瑞典的冬季场景,与闪回中伊朗的阳光形成强烈对比。这种视觉语言巧妙地外化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就像导演所说:寒冷不仅是气候,更是新环境中的人际温度。
作为近年来北欧电影中少有的将体育题材与社会议题相结合的作品,《对手》在119分钟的片长里,既展现了职业摔跤的力量美学,又探讨了身份认同、文化隔阂、中年危机等多重命题。影片结尾处那个长达三分钟的沉默摔跤场景,被《银幕》杂志评为2023年最震撼的电影时刻之一。
目前该片已确定代表瑞典申报2024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业内人士认为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题材处理,使其成为奖项的有力竞争者。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部影片不仅是一次视听享受,更是一面映照当代移民处境的镜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