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少年时》(Everybody Wants Some!!)是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继《少年时代》后,于2016年推出的又一部青春成长题材作品。这部被影迷戏称为《年少轻狂》精神续作的影片,延续了林克莱特对青春本质的细腻观察,将镜头对准1980年代美国大学棒球队新生的周末狂欢。
影片故事发生在1980年开学前的三天假期里,大一新生杰克(威尔·布里顿饰)加入大学棒球队后,与队友们展开了一段充满荷尔蒙的冒险。从乡村酒吧到迪斯科舞厅,从朋克演唱会到文艺派对,这群年轻人用最本真的方式演绎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青春记忆。林克莱特巧妙地将背景设置在1980年代初期——这是美国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迪斯科余温未散,朋克摇滚方兴未艾,各种亚文化在校园里碰撞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出现的音乐选择极具时代特色,从范·海伦的摇滚到唐娜·桑默的迪斯科,这些金曲不仅推动剧情发展,更精准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氛围。林克莱特表示:我想捕捉那种即将踏入成人世界前的最后疯狂,那是人生中唯一可以既当孩子又当大人的时刻。
影片延续了导演标志性的生活流叙事风格,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通过大量看似随意的对话和细节,展现年轻人特有的迷茫与躁动。这种手法在其前作《爱在黎明破晓前》三部曲中就有出色体现。演员们的即兴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比如在台球室争论音乐品味的场景,大部分对话都是演员们的临场发挥。
虽然豆瓣6.7的评分显得中规中矩,但影片对青春本质的精准把握赢得了不少影评人赞赏。《好莱坞报道者》评价道:这是一封写给青春的情书,没有说教,只有真实。对于喜欢《早餐俱乐部》这类经典青春片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提供了另一种更随性、更生活化的青春叙事。
导演林克莱特擅长用作品探讨时间与成长的关系,从《少年时代》历时12年的真实拍摄,到《各有少年时》浓缩在三天里的青春狂欢,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我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影片结尾处主角们步入教室的镜头,与开头棒球场上的热血画面形成微妙呼应,暗示着狂欢终将结束,但成长永不停止。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