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之战》影评:2017美国运动喜剧,豆瓣6.7分演绎真实同性传奇

这部由《阳光小美女》导演组合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执导的体育传记片,将镜头对准了1973年那场轰动全美的网球性别大战。艾玛·斯通饰演的女子网球冠军比利·简·金与史蒂夫·卡瑞尔塑造的退役男选手鲍比·里格斯,在球网两侧展开的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性别平等的世纪对话。

影片巧妙还原了70年代美国的社会氛围:当时女子网球选手的奖金只有男选手的1/8,职业网坛弥漫着女性在体能和竞技水平上天然逊色的偏见。前温网冠军里格斯正是这种观念的代言人,这位自诩男性沙文主义猪的过气明星,通过挑衅女选手来重获关注。而金作为刚刚创立女子网球协会(WTA)的开拓者,不得不为整个女性群体而战。

导演用明亮的色调和轻快的节奏消解了议题的沉重感。有个令人捧腹的细节:里格斯在赛前坐着人力轿子入场,活像古罗马皇帝;而金则化身埃及艳后,用戏剧化的出场反击对手的做派。这些设计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让这场承载社会意义的比赛保持着喜剧的观赏性。

影片另一条线索细腻描绘了金与女发型师玛丽琳的情感发展。在保守的70年代,这位公众人物既要面对外界对女性运动员的质疑,又要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斯通将这种双重压力演绎得层次分明,从倔强的球场斗士到陷入情网的忐忑女性,让观众看到历史人物鲜活的另一面。

尽管豆瓣6.7分显示影片在叙事深度上尚有提升空间,但不可否认它成功复刻了改变体育史的关键时刻。那场吸引全球9000万观众的比赛结果,不仅改写了网球界的奖金分配制度,更成为第二波女权运动的重要注脚。当金在决胜局高高跃起扣杀的画面慢放时,观众看到的已不仅是一个制胜球,更是打破天花板的象征性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的比利·简·金担任了本片顾问,确保每个击球动作都精准还原。这种对历史真实的尊重,让影片在娱乐性之外多了份纪录片式的厚重感。或许正如导演所说:这不是关于谁赢谁输的故事,而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坚持做正确的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