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叶与魔鬼》:1965法国奇幻喜剧,费里尼式荒诞豆瓣7.6分】

1965年,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携《朱丽叶与魔鬼》惊艳威尼斯电影节,这部被影迷戏称为彩色版《八部半》的作品,首次展现了费里尼在彩色电影领域的非凡造诣。影片以饱和度爆表的视觉美学,构建了一个游离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女性心灵迷宫。

故事围绕中年主妇朱丽叶塔(费里尼现实生活中的妻子朱丽叶塔·马西纳饰演)展开。当她发现丈夫可能出轨后,这个长期压抑自我的传统女性,开始经历一系列超现实的心灵冒险。影片中那些身着荧光服饰的精灵、会说话的树木、突然出现的马戏团演员,都是费里尼用胶片编织的潜意识符号。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那场著名的树屋派对场景,灵感直接来源于费里尼的童年记忆,他将儿时在马戏团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女主角的精神图景。

作为影史首部采用伊斯曼彩色胶片拍摄的意大利电影,费里尼与摄影指导吉安尼·迪·韦南佐创造了令人眩晕的视觉奇观。他们大胆使用互补色碰撞:朱丽叶塔的绿色礼服总是突兀地出现在桃红色背景中,这种刻意的色彩不协调恰恰映射了主角失衡的内心世界。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坦言,这部电影的色彩运用深刻影响了其作品《纯真年代》的美学风格。

影片中那些看似荒诞的喜剧桥段,实则暗含尖锐的社会批判。通过朱丽叶塔与邻居苏西(桑德拉·米洛饰)的对比,费里尼展现了1960年代意大利女性面临的两种生存可能:要么继续做温顺的家庭主妇,要么成为被物化的摩登女郎。这种困境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2021年威尼斯电影节重映本片时,不少年轻观众惊讶于其中女性议题的前瞻性。

在145分钟的片长里,费里尼完成了一次对中产阶级精神世界的精准解剖。那些漂浮在空中的精灵,既是天主教文化中的守护天使,也是佛洛依德理论里的本我投射。这种将民俗信仰与现代心理学完美融合的叙事手法,后来在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潘神的迷宫》等作品中都能看到影子。

目前影片在豆瓣保持7.6分的稳定评分,有网友评价这是用万花筒拍出来的女性觉醒日记。正如费里尼所说:所有的现实都需要一点魔法来照亮,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镶满宝石的魔镜,让每个观众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内心那个既渴望自由又恐惧改变的朱丽叶塔。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