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一部气质冷峻的美国电影《第一归正会》(First Reformed)引发业界关注。这部由传奇编剧保罗·施拉德自编自导的作品,不仅获得金狮奖提名,更让主演伊桑·霍克收获了职业生涯最受赞誉的表演评价。
作为曾撰写过《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经典剧本的电影人,施拉德此次将镜头对准了宗教与环保主义的尖锐冲突。影片中那座拥有250年历史的第一归正会教堂,实为纽约州真实存在的历史建筑。导演刻意采用4:3画幅拍摄,这种接近正方形构图既呼应了教堂的肃穆感,又隐喻主角被困在精神牢笼中的状态。
伊桑·霍克饰演的托勒牧师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每天用酒精度日的设定,让人联想到伯格曼《冬日之光》中的神职人员。但影片的当代性在于:当牧师遇见阿曼达·塞弗里德饰演的环保主义者玛丽后,信仰危机与气候危机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片中那段关于人类是否配得上地球的对话,直接引用了真实环保组织的研究数据。
影片的惊悚元素处理得极为克制。当托勒牧师开始穿着自制炸弹背心时,施拉德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配乐,仅用长镜头和自然光就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张力。这种手法致敬了布列松的极简主义,也让最后十分钟的爆发更具冲击力。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教堂与现代化超级教堂的对比,真实反映了美国主流教会的商业化趋势。
从威尼斯到北美上映期间,影片引发宗教界和影评人的激烈讨论。《好莱坞报道者》指出:这是施拉德对自身’孤独男人’主题的终极诠释。而普通观众更震撼于其结尾——那个开放式镜头既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毁灭,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信仰与行动的关系。
目前该片在烂番茄保持94%的新鲜度,被《视与听》杂志列为21世纪百佳影片候选。对于喜欢思想性电影的观众,这部充满神学隐喻和存在主义思考的作品,远比表面上的牧师堕落记要深刻得多。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