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上映的《马戏团》是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经典默片,这部融合了喜剧与爱情元素的电影诞生于电影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当时有声电影刚刚问世(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但卓别林仍坚持用纯默片形式创作,最终交出了一部充满诗意与技巧的杰作。
影片讲述了一个落魄流浪汉(卓别林标志性角色)意外闯入马戏团的故事。其中镜屋迷宫的经典桥段展现了卓别林惊人的肢体喜剧天赋:他穿着肥大的马裤在无数镜像中跌跌撞撞,既要躲避追捕又要保持滑稽,这段长达5分钟的表演没有使用任何特效,全靠精确走位和时机把握。据幕后记载,这个场景NG了上百次,卓别林甚至因此患上严重失眠。
在爱情线上,卓别林与饰演马戏团骑手的梅尔纳·肯尼迪产生了真挚感情。现实中18岁的肯尼迪确实曾是马戏演员,她不用替身完成的空中飞人镜头为影片增添了真实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拍摄期间卓别林正经历第二次离婚,他将个人情感注入角色,使流浪汉对爱情的笨拙追求格外动人。
影片制作时恰逢加州特大暴雨,马戏团帐篷多次被毁,卓别林不得不重拍多个场景。这些意外反而催生了即兴创作,比如著名的狮子笼桥段就是临时增加的。片中那只凶猛的狮子其实已完全驯化,但通过巧妙的剪辑和卓别林的夸张表演,成就了惊险又爆笑的经典场面。
《马戏团》最终为卓别林赢得首届奥斯卡荣誉奖(当时还未设立最佳男主角奖),评委会特别称赞他在表演、编剧、导演和制作方面的多才多艺。这部诞生在电影技术变革节点的作品,至今仍以它温暖的人性光辉和精妙的喜剧节奏感染着观众。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