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法国新浪潮后期重要导演莫里斯·皮亚拉推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家庭伦理片《张口结舌》。这部被影评人称为用手术刀解剖中产家庭的作品,以近乎残酷的写实手法展现了一个普通法国家庭面对死亡时的众生相。
影片讲述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家族故事:当患癌的母亲(莫妮卡·梅莉南饰)生命进入倒计时,长期疏远的儿子菲利普(菲利普·莱奥塔尔饰)从巴黎返回外省老家。这个看似简单的归家故事,在皮亚拉冷峻的镜头下演化成一场人性解剖——儿子带着情妇(纳塔莉·贝伊饰)同住,丈夫(于贝尔·德尚饰)继续与女佣偷情,而病床上的母亲只能张口结舌地目睹这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皮亚拉采用了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表现母亲病痛时,镜头长时间停留在她因化疗脱发的头皮、枯瘦的手指等细节上,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感让观众仿佛能闻到病房里的消毒水气味。而片中那场著名的晚餐戏——全家人围着病母若无其事地讨论遗产分配,刀叉碰撞声与病情讨论声交织,堪称电影史上最令人坐立难安的饭局之一。
作为法国肮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影片在视觉上刻意追求粗粝质感。摄影师吕克·希梅内斯大量使用自然光,让画面呈现出类似家庭录像带的颗粒感。这种美学选择与1970年代法国社会变革形成有趣互文——在经历了1968年五月风暴后,许多导演开始摒弃新浪潮的浪漫主义,转而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纳塔莉·贝伊饰演的情妇角色尤其值得玩味。这个看似冷漠的巴黎女郎,会在深夜偷偷为病母擦拭身体,展现出人性复杂的层次感。这种矛盾性正是皮亚拉作品的精髓——他镜头下的人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符号,而是充满缺陷的真实个体。
影片原名La Gueule ouverte在法语中既有张口结舌的字面意思,也暗指敞开的坟墓。这个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双关,完美概括了这部作品的深层主题:当死亡撕去文明社会的伪装,人性最原始的样貌将如何呈现?或许正如片中那个震撼的结尾镜头——母亲死后,摄像机依然固执地记录着空荡荡的病床,提醒观众:生命的真相,往往就藏在这些沉默的间隙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