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米恩·查泽雷导演的《巴比伦》(2022)就像一场疯狂的好莱坞默片时代狂欢派对,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过气巨星杰克·康拉德和玛格特·罗比演绎的新星内莉·拉罗伊,在1920年代好莱坞转型期上演着令人唏嘘的浮沉故事。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提名的作品,用188分钟带领观众穿越回那个胶片会着火、片场像战场的电影拓荒年代。
影片开场那场持续30分钟的豪宅派对堪称教科书级的长镜头:200名临时演员在造价300万美元的复刻片场里纵情狂欢,摄影指导莱纳斯·桑德格伦(《爱乐之城》奥斯卡得主)采用6台摄影机同时捕捉玛格特·罗比在人群中的即兴表演。艺术指导弗洛里安·霍夫曼团队甚至还原了早期片场的硝酸片基胶片特性——这种易燃材质曾引发1937年福克斯片场大火,在片中成为重要的视觉隐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迭戈·卡尔瓦饰演的墨西哥移民曼尼·托雷斯,其原型融合了多位拉丁裔好莱坞先驱。这个角色生动展现了当时片场翻译的真实处境——在1929年声音技术革命前,好莱坞有超过30%工作人员是负责为移民演员翻译剧本的对话导演。片中曼尼带着内莉穿梭于不同片场的桥段,正是致敬早期电影人路易斯·布鲁诺的回忆录《片场跑腿的岁月》。
影片中段对《宾虚》拍摄现场的复现令人震撼:剧组搭建了1:1的罗马战车竞技场,12辆真实战车在300吨特制沙土上竞速。这个段落暗喻了1926年米高梅拍摄《宾虚》时发生的重大事故——当时特技演员实际伤亡人数至今仍是行业秘密。查泽雷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了早期电影人用生命换镜头的疯狂。
当故事推进到有声电影革命时,那个内莉反复NG的录音棚场景充满历史细节。1927年《爵士歌手》上映后,华纳兄弟片场确实发生过演员因不适应麦克风而崩溃的事件。美术团队在此还原了早期笨重的水冷式录音设备,这种技术限制导致很多默片明星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彻底断送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从开场的硝酸片基放映机到结尾的数码放映厅,这部充满迷影情结的作品就像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虽然片长三小时,但每分钟都流淌着对电影艺术的赤诚——正如片中那个令人泪目的蒙太奇:百年光影流转间,无数追梦者用热血浇筑的巴比伦塔,最终化作了银幕上的永恒星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