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映的传记历史片《至暗时刻》将镜头对准了二战初期英国最危急的时刻——1940年5月,纳粹德国铁蹄横扫西欧,三十万英法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海滩。这部由乔·赖特执导的影片,通过加里·奥德曼神形兼备的表演,生动再现了丘吉尔上任首相头一个月面临的生死抉择。
影片开场便极具戏剧张力:因绥靖政策失败而引咎辞职的张伯伦,在议会大厦昏暗的走廊里与丘吉尔擦肩而过。这个镜头巧妙暗示了权力更迭的瞬间——当奥德曼饰演的丘吉尔叼着雪茄缓步走向唐宁街10号时,观众能清晰感受到他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化妆团队耗时200小时研究的特效妆,让奥德曼从微驼的体态到标志性的双下巴都与历史影像中的丘吉尔完美重合。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当属对战时内阁危机的刻画。当德军将联军逼至敦刻尔克时,以哈利法克斯勋爵为首的保守派坚持通过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和谈。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在历史档案中发现,当时内阁会议记录显示,丘吉尔曾在厕所里崩溃大哭——这个鲜为人知的细节被转化为地铁车厢的经典桥段:犹豫不决的丘吉尔混入普通民众中,从市井百姓的只言片语中汲取抗争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与诺兰的《敦刻尔克》形成奇妙互文。当镜头切到丘吉尔办公室墙上那张不断被红色图钉侵占的欧洲地图时,观众能直观感受到与海上撤退行动同步进行的政治博弈。丘吉尔那篇著名的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演说,在奥德曼的演绎下既有政治家煽动性的顿挫,又透露出凡人面对未知命运的颤抖——这种人性化处理让历史人物跳出了教科书。
作为历史片的创新之处在于,导演没有回避丘吉尔的性格缺陷:他对秘书的刻薄、凌晨三点要白兰地的怪癖、甚至穿着粉色睡袍在卧室批阅文件的荒唐形象。这些细节反而让这位英国雄狮的形象更加立体,正如影评人指出的:伟大从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在至暗时刻依然能点燃希望火种的能力。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