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悬疑犯罪大片:烧脑推理全程高能

2017年上映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侦探小说第五次被搬上大银幕。这部由肯尼思·布拉纳自导自演的悬疑巨制,不仅集结了米歇尔·菲佛、约翰尼·德普等全明星阵容,更以35mm胶片拍摄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奢华列车旅行场景。

影片最令人惊叹的是其美术设计团队在伦敦Longcross片场1:1还原了东方快车。道具组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车厢内天鹅绒窗帘、桃花心木镶板甚至餐具都严格复刻了原版列车。其中餐车场景耗时6周搭建,仅水晶吊灯就用了2000多颗施华洛世奇水晶。

布拉纳饰演的波洛侦探在开场的耶路撒冷案件中就展现了惊人洞察力——他通过观察路人裤脚的泥渍、手表停摆时间等细节破案。这个原创片段巧妙铺垫了主角强迫症式的观察力,为后续列车上的谋杀案埋下伏笔。值得一提的是,布拉纳为塑造波洛标志性的翘胡子,每天要花费3小时进行特效化妆。

当列车被困暴风雪时,12位嫌疑人构成的人类陪审团各怀鬼胎。心理学教授(威廉·达福饰)随身携带的弗洛伊德著作、传教士(佩内洛普·克鲁兹饰)过度搓动的念珠,这些细节都成为破案关键。影片用俯拍镜头呈现最后审讯场景,12人围坐的构图暗喻着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暗示着这场集体审判的宗教意味。

与1974年版相比,新版增加了更多动作戏码。比如波洛在车厢顶部追逐的惊险场面,这段实景拍摄时布拉纳亲自上阵,零下15度的低温让钢轨结霜,危险系数倍增。但正是这种写实风格,让观众更能体会侦探在物理和心理双重层面的艰难求证。

影片结尾处,波洛站在隧道口面临道德抉择的独白戏堪称演技教科书。布拉纳通过眼神的微妙变化,将法律正义与人情正义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改编自原著但更具戏剧张力的处理,引发了关于私刑正义的现代思考——当法律存在漏洞时,普通人是否有权执行地下正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