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映的法国科幻惊悚片《呼吸》(Dans la brume)将观众带入一个被致命浓雾笼罩的巴黎。这部由丹尼尔·罗比执导的作品,以独特的末日设定探讨了人性与亲情的永恒命题。
影片开场就用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展现巴黎地标埃菲尔铁塔被黄色毒雾吞噬的场景。这种基于现实雾霾危机放大的科幻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全球频发的空气污染事件。与好莱坞同类题材不同,影片将重点放在密闭空间内的心理博弈,而非特效场面。
罗曼·杜里斯饰演的数学教授马修和欧嘉·柯瑞兰寇扮演的妻子安娜,必须在地下公寓保护患病的女儿(芳汀·阿杜安饰)。这个特殊设定源于女儿患有气泡男孩症(SCID,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她的无菌舱意外成为末日中的生存优势。这种罕见病的医学背景为剧情提供了合理支撑,也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影片中几个令人窒息的场景设计颇具巧思:比如通过通风管道获取空气的惊险过程,邻居为争夺滤毒面具爆发的冲突,以及最后15分钟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反转。这些段落既展现了法国电影擅长的人物刻画,又保留了类型片应有的紧张节奏。
虽然豆瓣5.7的评分反映出影片在科学逻辑和叙事节奏上的瑕疵,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描写仍值得肯定。特别是在毒雾中穿行的长镜头,配合杜里斯充满张力的表演,成功营造出末日下的绝望氛围。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正是欧洲科幻片区别于好莱坞大制作的特质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原名Just a Breath Away巧妙地暗示了生命与死亡仅一线之隔的主题。而中文译名《呼吸》则更直接点出这个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末日背景下竟成了最奢侈的存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