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映的《911事件簿》(原名:11’0901 September 11)堪称电影史上最特别的集体创作之一。这部由英国牵头制作的跨国合拍片,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11位知名导演,每位用11分9秒01帧的篇幅,从不同文化视角呈现对911事件的思考。
影片的导演阵容堪称豪华:墨西哥的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后来凭借《鸟人》《荒野猎人》两获奥斯卡)、日本的今村昌平(戛纳金棕榈得主)、法国的克洛德·勒卢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导演)等。这种多国导演同题创作的模式,在当时可谓开创先河。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朗女导演萨米拉·玛哈玛巴夫的段落。她讲述了一个阿富汗村庄的教师,误将美军飞机轰鸣当作雷声,坚持要孩子们捂住耳朵的寓言式故事。这个仅11分钟的短片,用朴素的影像道出了中东平民在反恐战争中的真实处境。
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单元则另辟蹊径,通过一位二战老兵把911误认为珍珠港事件的黑色幽默,探讨历史记忆的错位。而埃及导演尤瑟夫·夏因的章节,则以开罗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为对照,暗示恐怖主义不能代表整个阿拉伯世界。
影片采用多语言叙事,包含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8种语言,这种语言多样性本身就构成对单一叙事的解构。134分钟的片长里,11个风格迥异的短片如同多棱镜,折射出911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复杂回声。
值得注意的是,该片在北美上映时引发争议,部分观众认为某些章节不够同情美国。但正如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所说:真正的艺术不该被爱国情绪绑架,这部电影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多元视角。
如今回看,《911事件簿》不仅是电影史上的独特实验,更是一份珍贵的时代档案。它证明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艺术可以超越政治立场,成为人类共同情感的载体。豆瓣7.9的评分,也印证了这部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