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太空旅客》(Passengers)中,导演莫滕·泰杜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人性挣扎的太空生存故事。这部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和星爵克里斯·帕拉特联袂主演的作品,虽然在豆瓣仅获得6.9分的中等评价,但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精美的视觉效果仍值得科幻迷们细细品味。
影片讲述了一艘载有5000多名殖民者的星际飞船阿瓦隆号在前往遥远殖民星球家园二号的120年航程中,两位乘客吉姆和奥罗拉因休眠舱故障提前90年醒来的故事。这个设定本身就提出了一个深刻的伦理困境:当一个人注定要在太空中孤独终老时,是否有权让另一个人陪葬?
影片的制作细节相当考究。为了呈现真实的失重状态,剧组特别搭建了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特制泳池,演员们需要在水下完成许多高难度动作。飞船内部的设计也颇具匠心,融合了复古的装饰艺术风格与未来科技感,特别是那个宛如太空版罗马浴场的中央大厅,成为影片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出现的酒吧机器人亚瑟可能是近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AI角色之一。由麦克·辛配音的这个角色不仅拥有高度拟人化的外表,其只回答问题不主动提供建议的设定,恰恰反映了影片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当机器人明知人类在做错误决定时,是否应该打破程序限制进行干预?
虽然影片后半段转向了相对传统的灾难救援模式,削弱了前半部分建立的心理深度,但两位主演的化学反应和细腻表演仍为这个太空爱情故事注入了真实的情感温度。特别是当奥罗拉得知真相后的心理转变过程,展现了詹妮弗·劳伦斯作为奥斯卡影后的精湛演技。
从科幻设定的角度来看,《太空旅客》提出的星际移民中的技术故障议题具有现实意义。随着SpaceX等公司推动商业太空旅行,类似影片中休眠舱故障这样的技术风险确实值得未来太空探索者深思。影片中展现的封闭空间心理问题,也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面临的挑战不谋而合。
尽管存在叙事节奏和伦理探讨深度方面的不足,《太空旅客》仍是一部制作精良、引发思考的科幻作品。它提醒我们:在追逐星辰大海的征程中,最需要克服的可能不是技术障碍,而是人性本身的弱点。

暂无评论内容